地瓜常见病害防治 [复制链接]

二维码
通过中国农资联盟认证的首席技术专家,拥有良好的植保技术以及职业口碑。 发表于: 2014-5-13 2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岛农业大学张立宁教授:任德利反映的情况,带有普遍性,归纳为三个问题:一是地瓜育苗期需科学的管理和正确调控温度;二是所谓定植期间容易发生的黑根病属于地瓜黑斑病;三是储藏期间的腐烂病是典型的地瓜软腐病症状。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现分析解答如下,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一、重视育苗期的管理。
  首先是选好脱毒品种,建议选用脱毒北京553、豫薯8号、郑红22、安平一号、徐薯18等。选择那些无病,无伤,没有受冷害的种薯种植。凡薯块发软、薯皮凹陷、有病斑、不鲜艳、断面无汁液或有黑筋和发糠的均不能作种。除此之外,育苗前还要对种薯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0分钟。育苗期间室内(棚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8~35℃,今年在4月底山东有几次降雨降温天气,正处于地瓜育苗关键期,由于受天气降温的影响,所以,前段时间,个别地瓜苗长势弱,这与温度过低有直接关系。遇到降温天气,应采用双膜育苗,所谓“双膜”育苗,是指出苗前除了在苗床上要用一层塑料膜外,苗床上再盖一层地膜,以利于提高温度,有利于苗期生长。
    二、地瓜黑斑病的防治
  地瓜黑斑病既能危害薯苗又能危害薯块。薯苗染病初期幼茎地下部分或茎基部产生梭形或长圆形稍凹陷的黑斑,逐渐向地上蔓延,继续扩大使幼苗茎基部全部变黑(见图1)。病苗定植不久,叶片变黄,植株矮小,最后病株地下部分腐烂。薯块染病初期病部呈圆形或近圆形凹陷膏药状病斑,坚实且轮廓清晰,中部生灰色霉层或黑色毛状物,严重时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病菌深入薯肉下层,使薯肉变成黑绿色,味苦。病部木质化、坚硬、干腐(见图2)。
  防治地瓜黑斑病要注意以下3点:(1)合理轮作,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建立无病留种地;育苗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5分钟先处理好种薯,对于移栽前的幼苗可用25%适乐时600倍液+普利登鱼蛋白500倍液蘸根或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苗10分钟,然后再定植。(2)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保墒,合理追肥。在地瓜分枝结薯期适时喷洒美国普利登鱼蛋白300倍液,可有效控制地表上层枝叶狂长,加速地下块茎膨大,增强地瓜抗病能力。(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应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白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天一次,连续喷施2-3次。
    三、地瓜软腐病的防治
  地瓜软腐病是地瓜贮藏期较常见的病害。病害首先在伤口处发生,开始如水浸状,以后组织变成褐色,逐渐腐烂至整个薯块。薯皮破裂时流出黄褐色带酒香的汁液,皮变为灰白色(见图3)。地瓜软腐病病菌大部分是从空气中传播,由伤口入侵地瓜块根,寄生性很强,可以在土壤、空气、病残体和薯窖中长期存活。在温度15~23℃,相对湿度75%~84%的条件下发病率最高。相对湿度76%~86%,气温29~33℃,相对湿度高于95%不利于孢子形成及萌发,但利于薯块愈伤组织形成,因此发病轻。
  预防地瓜软腐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尤其要提高收获、贮运过程质量,尽量防止机械损伤。其次在收获后立即入窖,利用窖内原来较高温度促进伤口愈合。或存放在温暖的室内,严防地瓜后期受冷、受冻。


黄杰兰QQ510704014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