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根结线虫病识别与防治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961 | 回复数:0

农中仁者 发表于: 2014-6-1 10: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瓜根结线虫病不仅危害西瓜,还能侵染芹菜、黄瓜、番茄等蔬菜
一、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根部。发病重时,地上部表现生长不良、矮小、黄化、萎蔫,似缺肥水或枯萎病症状,结瓜小而少,且多为畸形。拔起植株,细观根部,可见有许多葫芦状根结,以侧根和须根上最多,一般呈球状,绿豆或黄豆粒大小。子叶期染病,致幼苗死亡。成株期染病主要为害侧根和须根,发病后西瓜侧根或须根卜长出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剖开根结,病组织内有很多微小的乳白色线虫藏于其内,在根结上长出细弱新根再度受侵染发病,形成根结状肿瘤。有的呈串珠状,有的似鸡爪状。致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轻者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则较矮小黄瘦,瓜秧朽住不长,坐不住瓜或瓜长不大,遇有干旱天气,不到中午就萎蔫,严重影响西瓜产量和品质。
   
二、病原物及发生规律
病原,称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属植物寄生线虫。根结线虫多在土壤5~30厘米处生存,一般可存活1~3年。以2龄幼虫或当年产的卵随病残体根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地温达28℃左右时),越冬卵孵化为幼虫和越冬幼虫继续发育,多从嫩根部分侵入,刺激寄主细胞增生,形成瘤结,幼虫在其中发育。埋藏在寄主根内的雌虫,产出单细胞的卵,卵产下经几小时形成一龄幼虫,脱皮后孵出二龄幼虫,离开卵块的二龄幼虫在土壤中移动寻找根尖,由根冠上方侵入定居在生长锥内,其分泌物刺激导管细胞膨胀,使根形成巨型细胞或虫瘿,或称根结,在生长季节根结线虫的几个世代以对数增殖,发育到4龄时交尾产卵,卵在根结里孵化发育,2龄后离开卵块,进土中进行再侵染或越冬。
   
三、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借病土、病苗、病残体根结、肥料、灌溉水、农具和杂草等途径传播。在温室或塑料棚中单一种植几年后,导致寄主植物抗性衰退时,根结线虫可逐步成为优势种。南方根结线虫生存最适温度25~30℃,高于40℃,低于5℃都很少活动,55℃经10分钟致死。田间土壤湿度是影响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土壤湿度适合蔬菜生长,也适于根结线虫活动,雨季有利于孵化和侵染,但在干燥,或过湿土壤中,其活动受到抑制。其为害砂土中常较粘土重,中性沙质壤土发病严重。适宜土壤pH4~8。
   
四、防治方法
1、若苗床有根结线虫,可在播种前2-3周进行土壤消毒,或用克线灵和铁灭克等来处理苗床。
2、水淹杀虫,重病田灌水10—15厘米深,保持1~3个月,使线虫缺氧窒息而死。
3、高温杀虫,收获后深翻土壤,灌水后,利用7—8月份高温,用塑料膜平铺地面压实,保持10~15天,使土壤5厘米深处的地温白天达60~70℃,可有效地杀灭各种虫态的线虫。
4、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将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压低虫源基数,减轻病害的发生。
5、发病严重田块改种葱、蒜、韭菜、辣椒等抗病蔬菜或种植受害轻的速生蔬菜,减少土壤线虫量,减轻病害的发生。最好实行2年以上水旱轮作,或2-5年旱地轮作。芹菜、黄瓜、番茄是高感病菜类,不能与西瓜连作。
6、保护地或重病田,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用3%米乐尔颗粒剂4—6千克拌细干土50千克进行撒施、沟施或穴施。也可定植时,穴施10%力满库颗粒剂,每亩5kg,或用50%克线磷颗粒剂,每亩300~400克、5%茎线灵颗粒剂,每公顷15kg。
7、使用D-D混剂熏蒸,先在垅上开沟16~20厘米,每亩施用原液20kg,施后覆土,熏7~14天后再栽瓜苗或直播。施药时要求地温为15~27℃,土湿5%~25%。此外还可选用80%二氯异丙醚乳油,每亩90~170毫升,稀释1000倍,用法同D-D混剂。也可选用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每亩10~15kg。
8、在发病初期,用1.8%虫螨克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兑好的药液0.5千克,间隔10~15天再灌根1次,能有效地控制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为害。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