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元素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678 | 回复数:2

发表于: 2014-8-15 16: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铃薯需要通过吸收矿物质、水分和同化二氧化碳的营养过程促进植株生长,只有保证植株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才能获得块茎的高产和优质。

土豆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土豆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缺少任何一种都会发育不良。

马铃薯正常生长需要十多种营养元素,即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锌、锰、铜、钼、钠等。除碳、氢、氧是通过叶片光合作用,从大气和水中得来以外,其它营养元素主要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其中土壤吸收途径需要量最多的是氮、磷、钾(称为大量元素),其次是少量钙、镁、硫(中量元素)和少量的铁、硼、锌、锰、铜、钼、钠(微量元素)等。马铃薯的干物质绝大部分是由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构成,矿物质对提高光合生产率有重要作用。缺乏任何一种元素,都会引起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失调,最终导致减产和降低品质。

马铃薯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是与干物质积累量成正比。幼苗期需肥较少,吸收速率较慢;块茎形成期至块茎增长期,由于茎叶的旺盛生长和块茎的形成及快速膨大,养分需要量急剧增多,是马铃薯一生中氮、磷、钾吸收速率最快,吸收数量最多的时期;块茎增长后期至淀粉积累期,对氮、钾的吸收减慢,而对磷的吸收强度依然较高。马铃薯对氮、磷、钾的累积量是随着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而增加,至淀粉积累期达到最大值。

马铃薯对钙、镁、硫的吸收,幼苗期极少,吸收速率也缓慢;块茎形成期吸收量陡增,直到块茎增长后期又缓慢下来。钙、镁、硫在各个生育时期主要用于根、茎、叶的生长,块茎分配比例较少,尤其是钙。整个生长期,钙、镁离子在根、茎、叶中的浓度都趋向增加,这主要是因输导系统限制钙、镁运行的缘故。马铃薯吸收微量元素极少,应根据土壤中含量合理施用,方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对于马铃薯这个作物来说,在肥料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马铃薯每生产500 kg块茎,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3 kg,磷0.5~1.5 kg,钾6~6.5 kg。

氮肥的作用是促进茎叶生长,但过量反而减产。氮肥能促使茎叶繁茂,叶色浓绿,光合作用旺盛,利于养分的积累。但施氮肥过量,会引起植株徒长,茎叶相互遮阴,植株底部叶片不见光而变黄脱落,延迟结薯,降低产量。种薯大田过量施用氮肥,能使花叶病毒症状隐蔽,不利于拔出病株;同时延迟成龄株抗性的形成,蚜虫传播病毒后,增殖快,运转到新生块茎中的速度快,导致种薯退化。另外,茎叶太发达,会造成通风透气性差、温度大,有利于晚疫病发生。马铃薯缺氮不仅产量低,而且影响块茎的品质。生产上缺氮,应及时追施氮肥,一般在齐苗后进行;追肥不宜过晚,氮肥追施过晚,易引起茎叶徒长,影响结薯。

磷肥为马铃薯生长提供能量。磷肥能够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抗旱、抗寒能力和适应性。磷肥充足时,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有利于植株体内各种物质的转化和代谢,促进植株早熟,促进块茎干物质和淀粉的积累,提高块茎品质,增强耐贮性。在酸性和黏重土壤中,土壤中约90%的磷不能为马铃薯吸收利用,磷肥的利用率很低。在砂质土壤中,保肥力差,也易发生缺磷现象。马铃薯缺磷时根系的数量和长度减少,植株生长缓慢,茎秆矮小,僵直,叶片暗绿无光泽,叶片上卷。孕蕾至开花期缺磷,叶部皱缩,色呈深绿,严重时基部叶变为淡紫色,植株僵立,叶柄、小叶及叶缘朝上,不向水平展开,小叶面积缩小,色暗绿。缺磷过多时,薯块内部易发生铁锈色坏死斑点或斑遍布整个薯肉,有时呈辐射状,蒸煮时锈斑处薯肉变硬,影响产量和品质。生产上应该重视基肥的使用,一次性施足底肥,因为在生长期间,虽然可叶面喷施足量的复合磷酸盐,但几乎不能缓解缺磷的症状。

马铃薯为喜钾作物,需钾量很多。钾主要起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促进光合作用和提高二氧化碳的同化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和积累。钾能够调节细胞渗透作用,激活酶的活性,钾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壮,茎秆坚实,叶片增厚,延迟叶片衰老,增强抗寒和抗病性。此外,钾肥对马铃薯品质有重要的影响。马铃薯缺钾,生长缓慢节间短,叶面粗糙皱缩,叶片边缘和叶尖萎缩,叶尖及叶缘开始呈暗绿色,随后变为黄棕色,并逐渐向全叶扩展,叶脉间具青铜色斑点,且向下卷曲,小叶排列紧密,与叶柄形成夹角小,老叶青铜色,干枯脱落。缺钾还会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能力减弱,匍匐茎缩短,块茎变小,在带有坏死叶片植株的块茎尾部发展成坏死、褐色的凹陷斑,缺钾的块茎煮熟时,薯肉呈灰黑色。缺钾的症状出现较迟,一般到块茎形成期才呈现出来,严重的降低产量。在生育后期缺钾,一般叶面喷施高磷高钾清液肥料,每隔5~7d喷洒一次,连喷2~3次。

钙是果胶钙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细胞壁的形成和细胞间的胶合有重要作用。钙促进根系发育,调节体内细胞液的酸碱平衡,是维护正常生理代谢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当植株缺钙时,分生组织首先受害,植株的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首先出现缺素症。在植株形态上表现叶片变小,小叶边缘上卷而皱缩,叶缘黄化,后期坏死;茎节缩短,植株顶部呈丛生状,叶片、叶柄及茎上出现杂色斑点。缺钙时,块茎短缩、畸形,髓部出现褐色而分散的坏死斑点,易发生空心或黑心。种薯在长期发芽时,常因钙离子不易转移的特性而造成芽的顶端出现褐色坏死,甚至全芽坏死。钙过量会影响对镁和微量元素铁、锰的吸收。防止缺钙时,要根据土壤诊断,施用适量石灰,应急时叶面喷洒0.3%~0.5%氯化钙水溶液,每3~4 d 1次,共2~3次。

镁是叶绿素结构的核心,是保持茎叶正常生长的重要营养成分。马铃薯是对缺镁较为敏感的作物。缺镁时老叶的叶尖、叶缘及脉间褪绿,并向中心扩展,后期下部叶片变脆、增厚。严重时植株矮小,失绿叶片变棕色而坏死、脱落,块根生长受抑制。防止缺镁时,首先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保持中性,必要时亦可施用石灰进行调节,避免土壤偏酸或偏碱。应急时,可在叶面喷洒1%~2%硫酸镁水溶液,每隔2 d 1次,每周喷3~4次。

马铃薯缺硫时,植株叶片、叶脉普遍黄化,与缺氮类似,生长缓慢,但叶片并不提早干枯脱落,严重时叶片出现褐色斑块。施用硫酸铵等含硫的肥料可防止缺硫。
发表于: 2014-8-16 10: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了
农中仁者 发表于: 2014-8-21 17: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顶一下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