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3408 | 回复数:0
一、苹果 1、苦痘病 1.1 发病症状及原因 苹果苦痘病又称苦陷病,是在苹果成熟期和贮藏期常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主要表现在果实上。症状在果实近成熟时开始出现,贮藏期继续发展。病斑多发生在近果顶处,靠果柄一端则较少发生。病部果皮下的果肉先发生病变,产生褐色病斑,外部颜色深,在红色品种上现暗紫红色斑,在绿色品种上现深绿色斑,在青色品种上形成灰褐色斑。后期病的部位果肉干缩,表皮坏死,会显现出凹陷的褐斑,深达果肉2~3毫米,有苦味。轻病果上一般有3~5个病斑,重的60~80个,遍布果面。 苹果苦痘病主要是因为树体生理性缺钙引起的。 修剪过重,偏施、晚施氮肥,树体过旺及肥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果实生长期降雨量大,浇水过多,都易加重病害发生。苹果苦痘病的发生主要与果实中的氮、钙含量及其比例有关。苹果内钙离子浓度低于110ppm,呼吸率增高,原生质及液泡膜崩解,表皮组织细胞下的薄壁细胞变成网状,致果实内部组织松软,甚至果肉出现褐点,外部现凹陷斑。苹果内钙离子浓度高于110ppm时,呼吸稳定,蛋白质及核酸合成率增高,果实表现正常。果实内氮钙比等于10时不发病,氮钙比大于10时发生苦痘病,达到30时则严重发病。 1.2 防治方法 (1)增施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环境。土壤调理剂中含有丰富的果树生长所需的元素,能向土壤补充一定的钙,还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减轻离子间拮抗和毒害作用,使各种离子互不干扰,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减少化肥流失。 (2)均衡营养,互不干扰。苹果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都是同等重要不可代替的,而且各种元素之间存在着离子拮抗作用。例如生产上连续过量地施用氮肥,就导致缺钙,引发苦痘病,因此要通过测土施肥,结合苹果需肥量和比例,缺什么补什么,平衡施肥,均衡营养,使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正合苹果的需要,既增加了产量,又互不拮抗。一般结果大树每生产百公斤果吸收纯氮、磷、钾的数量为1.12公斤、0.48公斤、1公斤及适量硅钙镁等中微量元素,这样基本能满足苹果正常生长发育。 (3)缺钙补钙,重点调整。对已发生苦痘病的果园,只有专门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明显效果。一是生长期防治。施肥时增施土壤调理剂,将土壤调理剂与大肥混合均匀施与果树根部,可补充果树钙元素、促使钙从叶片向果实转移。二是贮藏期防治,在贮藏时,用600倍液氯化钙水溶液淋浴果实,对贮藏后期苦痘病症状的出现也有一定控制作用。 2、 黄叶病 2.1 发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苹果黄叶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生产上常见的有病毒引起的花叶、褐斑病引起的黄叶和缺素(主要是铁、镁元素)引起的叶片失绿以及根腐病引起的黄叶。 褐斑病为害引起的黄叶,病斑为不规则形,周围有绿线,向外叶片均呈黄色,严重者叶片逐渐脱落。 缺铁引起的黄叶,果树新梢上部的新叶片除叶脉仍为绿色外,其余多为黄绿色或黄白色,叶片小而薄,严重的叶片边缘焦枯而脱落。 根腐病引起的黄叶以圆斑根腐病和白绢病(又称菌核性根腐病)为主,为害苹果树根部,造成烂根,使树体难以吸收土壤内的水分和养分,因此,烂根的树体新梢叶片小而薄,呈现淡黄色,严重者叶边焦枯,向内青干。 2.2 防治方法 缺铁的防治对策:一是多施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结构。二是结合深翻,可将硫酸亚铁与牲畜粪按1∶100的比例混合后施入。三是在果树萌芽初期喷0.3%~0.5%硫酸亚铁溶液。 褐斑病引起的黄叶的防治对策:一是增施土壤调理剂,增强树势。二是冬季清扫落叶,减少越冬菌源基数。三是从5月上中旬开始,可适时喷68.75% 酮·锰锌(杜邦易保)1000~1500倍液,或12.5%腈菌唑3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等。 根腐病引起的黄叶病的防治对策:一是深翻改土,增施土壤调理剂,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强树势。二是开沟灌药,可在早春和秋初灌嘧啶核苷类抗生素(绿盾农抗120)生物杀菌剂200倍液或0.2%~0.5%硫酸铜液,每株灌50~75千克。三是切除病根等。 苹果病毒病引起的黄叶,目前还没有防治病毒的特效农药,主要采用预防为主的方法:一是严禁在病株上采集接穗作为繁殖材料。二是发现苹果园内有此类病毒引起的黄叶时,要坚决将病株毁弃。三是积极推广无毒苗木建立新果园。 二、梨树 1、 铁头病 1.1 发病症状及原因 所谓的铁头病实际上指的是梨顶腐病,又叫蒂腐病、黑蒂病,它可使果实腐烂脱落,严重影响梨树的产量和质量。这种病主要危害果实。幼果期即开始发病,初在果实萼洼周围出现淡褐色、稍浸润的晕环,渐次扩大,颜色加深。严重时,病块可波及果顶的大半部。病部黑色,质地坚硬,中央灰褐色。有时因感染其他杂菌而腐烂,使病部长出黑色或粉红色的霉,此时病果大量脱落。以6~7月发病较多,病斑扩展快。近成熟时很少发病。 果实生长期土壤干燥,又突然降雨,根系受影响,可诱发此病。另外,在酸性土壤中发病重。树势弱特别容易发病。 梨铁头病一般发生在洋梨品种上,故又称洋梨顶腐病。其成因与药害、病毒病、缺钙、缺硼和砧木种类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认为是生理性病害。在酸性土壤中,钙被固定(磷酸钙),且叶面和果面补充不足,远远不能保证果实膨大的需要。土壤板结、土质粘重,特别干旱年份引起硼素不能很好被吸收,发病较重。硼的吸收与土壤湿度有关,过湿或过干都影响到梨树对硼的吸收,因此,在干旱的山坡地和低洼易涝地都易发病。 1.2 防治方法 目前梨树铁头病并没有有效的防治药物,增强树势、改善土壤是最有效的预防铁头病的方法。要解决梨的铁头病,必须加强肥水管理,补充钙、硼中微量元素,合理修剪,通风透光,疏花疏果,增强树势,只有这样。 (1)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逆能力。梨树谢花后40天内,最大限度地保证土壤水分的稳定和平衡,干旱年份及时浇水,低洼易涝地及时排涝,使果皮细胞和果肉细胞匀速膨大,正常生长发育。 (2)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创造利于光合作用的环境条件 。严格疏花疏果,合理负载,杜绝过度环剥,旺树可采取环割。 (3)可通过增施土壤调理剂补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树势。使用沃特壮土壤调理剂混入复合肥或有机肥作底肥或追肥,每棵树施用2~2.5㎏,补钙效果显著。果面和叶面快速补充钙素可喷施可用“长效王”,谢花后喷施3~4次,效果显著。 (4)3.4 补施硼肥。对单株或园片秋季结合土壤施用基肥时,每667㎡混匀加入20~40㎏硼肥和10~20㎏锌肥,并根据梨树大小,在花露白前、谢花后连喷施3~4次叶面硼肥和肽星,能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三、桃树流胶病 1.发病症状及原因 此病主要发生于树干和主枝,枝条上也可发生。枝条发病时,初在病部肿起,随后溢出淡黄色半透明的柔软树脂。树脂硬化后,成红褐色晶莹、柔软的胶块,最后变成茶褐色硬质胶块。病部皮层褐腐朽,易为腐生菌侵害。随着流胶量的增加,树势日趋衰弱,叶片变黄,严重时甚至枯死。桃流胶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性病害。 桃流胶病的发病原因有两种:一种由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如机械损伤、病虫害伤、霜害、冻害等伤口引起的流胶或管理粗放、修剪过重、结果过多、施肥不当、土壤黏重等引起的树体生理失调发生的流胶,主要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严重时小枝也可发病。另一种由病菌浸染引起,病菌主要经伤口侵入,也可从皮孔及侧芽侵入,主要危害枝干,也侵染果实。 2.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多施土壤调理剂,增强树势,适量增施磷钾肥,中后期控制氮肥。合理负载与修剪,保持稳定的树势。雨季做好排水工作,同时防治好其他病虫害,减少病虫伤口,阴雨天不要进行夏季修剪,减少机械伤口。 (2)冬季清园,刮胶,喷石硫合剂消毒后进行树干、大枝涂白。 (3)桃树发芽前,喷施波美5度石硫合剂。 (4)桃树刚开始流胶时,将生石灰粉涂抹于流胶处,此时发生株树少,流胶范围小,便于防治,减少树体养分消耗;以后随时发现随时涂粉防治。 (5)生长季节适时用药防治。3月下旬至4月中旬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施甲基硫菌灵、络氨铜或烯唑·多菌灵等药进行防治。5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是侵染性流胶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在每次发病高峰期前夕,每隔7~10天选用退菌特50%胂·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炭疽福美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交替用药,连续防治2~3次。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