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酶: 酶也称为酵素,是具有生命催化作用的高分子物质,生物体内含有数千种酶它们支配着生物的新陈代谢、营养和能量转换等许多催化过程,与生命过程关系密切的反应大多是酶催化反应,没有酶就没有生命。生物体由细胞构成,每个细胞由于酶的存在才表现出种种生命活动,体内的新陈代谢才能进行。酶是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催化剂,只有酶存在,生物体内才能进行各项生化反应。生物体内酶越多,越完整,其生命就越健康。生物体的疾病,大多数均与酶缺乏或合成障碍有关。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其合成的过程与蛋白质的合成类似。在细胞内,酶的合成还与营养素和代谢产物的关系密切。一定的营养素的摄入,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的摄入,可以促进相应酶的合成。所以说酶和中微量元素是相辅相成的。从形态上酶可分为金属蛋白酶和非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本身是中微量元素的最高形态,可以促进酶的进一步合成和产生,非金属蛋白酶具有催化、调节、还原等作用。 温家宝总理说过:中国农业发展出路在于酵菌素,酵菌素主要含各种有益菌和各种酶及中微量元素,生物菌的作用也主要是产生各种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养分利用,和抑制病菌产生。所以说酶是生命之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生命物质。 2、关于多肽: 多肽也称为金属蛋白酶,是蛋白态金属离子。中微量元素形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最低级的为氧化物,比如各种矿石—氧化铁—氧化铜,这些物质水无法溶解,所以植物也无法吸收利用,只能是矿物质,不能称为养分。第二个阶段是金属盐类,比如硫酸锌、碳酸钙等,这些金属盐类能被水溶解,故而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但缺点是用到土壤中容易被其他金属离子固化成水不溶解,称为作物不能吸收的养分。这类微量元素最适合根外施肥。第三个阶段是有机螯合类中微量元素,是在盐类技术上通过有机螯合,把中微量元素金属离子和外界隔开,从而避免了被其他金属离子固化,从而提高了利用率。但这类产品,生产工艺复杂,技术指标不好控制,成本也较高。第四个阶段为蛋白态中微量元素,也称为金属蛋白。作物一般是吸收盐类中微量元素,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氨基酸和蛋白质,其中一部分蛋白质为金属蛋白,通常作物要消耗1吨金属盐类才能产生10克金属蛋白,并且这个过程消耗一部分植物营养和能量。为什么说金属蛋白是最高形态,因为它一方面吸收利用好,节省了作物吸收制造养分过程,一方面降低了作物养分消耗。金属属蛋白酶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因此可节省植物在转化微量元素中所需要的“体能”,大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经试验,施用多肽肥料,植物一般可提前5—15 d成熟(玉米提前5 d左右,棉花提前7—10 d,西红柿提前lO一15 d),且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农作物品质等。例如胰岛素也是蛋白锌,所以金属蛋白是酶也是肥。 3、双酶: 双酶是金属蛋白酶和非金属蛋白酶的合成,也称为主酶和辅酶。是在金属蛋白酶基础上增加了非金属蛋白酶,使作物在养分吸收提高之外,增加可抗病能力和抗氧化抗衰老能力。 4、聚碳酶: 聚碳酶是中农瑞利源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具有加强作物吸附二氧化碳作用的专用酶。作物生长必须的大量元素是碳、氢、氧、氮、磷、钾。碳是生命基础,只有充足的养分才能保证作物生长良好。 5、酶控: 酶控就是作物通过酶来控制对养分吸收,如果生长旺季,作物自然加强对养分吸收利用,缺什么营养,追加的酶就会促进作物加强什么养分吸收利用。从而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促进作物吸收利用。 6、解磷菌: 通常磷的利用率为20%以内,大部分磷元素被土壤固化,成为不能吸收利用的无效磷。北京中农瑞利源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开发的改性菌(国家菌库号CGMCCNO.6089)为经过DNA改造的抗性菌,具有耐高温,耐盐碱,耐地温三大特点。主要用于土壤中固化磷元素的活化。在南方地区已用于多年生产生物活化磷肥,效果显著。 咨询热线:13583473372 QQ:1678621095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