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在土壤中的作用原理 土壤中内源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及排泄分泌物,外源的有机质主要靠人为施入的有机肥。由于连年耕种,盲目追求产量,中国土地中有机质含量年年降低。甚至一些地方土壤板结,盐渍化严重,土壤肥力年年下降,沃土活土变为贫瘠死土。中国农业偏重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投入的恶果,正在考量中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所以,提议今后施肥,有机要占七分,无机占三分,不要伤天害地,要养地,才能养活13亿国人。 有机质是有机肥重要指标,在土壤中是如何对土壤和植物起作用的呢? 一、有机质在土壤中的转化: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着复杂的转化过程,包括矿质化过程与腐殖化过程。 1、有机质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泌的各种酶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氨和矿质养分(磷、硫、钾、钙、镁等简单化合物或离子),同时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为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养分和活动能量,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土壤性质,同时也为第二过程(腐殖化过程)提供了物质基础。 矿质化过程需要水和酶两个作用。一方面,水能将土壤有机质中可溶性物质洗出。这些物质包括简单的糖、有机酸及其盐类、氨基酸、蛋白质及无机盐等。另一方面,酶(氧化还原酶、转化酶和水解酶)是有机体代谢的动力,酶在有机质转化过程中作用巨大。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产生各种酶和有机酸,他们促进植物生长,促进作物细胞合成,没有酶就没有生命。同时酶也是有机质转化为腐殖质重要媒介。 2、有机质的腐殖质过程: 土壤中有机质转化为腐殖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使简单单一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复合稳定的有机化合物,成为有机胶体。土壤有机胶体是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不可缺少的胶结物质,所以有助于黏性土形成良好的结构,从而改变了土壤孔隙状况和水、气比例。此外,由于有机质色暗,有利于吸热,可以提高地温。能够蓄水保肥,提高土壤对酸碱的缓冲。 二、土壤中有机肥作用 1、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有机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土壤中的氮,有95%以上氮素是以有机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此外,有机质也是土壤中磷、硫、钙、镁以及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 2、有机质分解过程产生的酶和胡敏酸等,可以增强植物呼吸,提高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3、改良土壤结构。有机质中的腐殖质是土壤团聚体的主要胶结剂,能促进良好结构的形成。有机质还可增加吸热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创造适宜的土壤松紧度。 4、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有机质属于有机胶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养分和水分。 5、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供应土壤微生物所需的能量和养分,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 土壤有机质含量多的土壤,其土壤肥力水平较高,不仅能为作物生长提供较丰富的营养,而且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能减少养分的流失,节约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因此,应该千方百计地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从而充分发挥化肥的增产效益。 总之,土壤中有机质只有经过微生物分解才能产生各种效益,不能被分解的有机质就是无效有机质。像褐煤和草炭,只是化验时候有指标,但土壤中无法被微生物分解,就是无效有机质。 肥料中有机质被分解离不开酶的作用,酶是有机质向无机盐矿化的重要媒介,是有机质转化为腐殖质的重要媒介,是无机转化为养分促进细胞合成的重要媒介。所以酶应该是有机肥另一个重要指标。有机肥应该包含有机质和酶,因此应该称为有机酶肥。 同时希望农业部修改有机肥标准,不要单单要求有机肥中碳元素含量,还应该要求有机肥中酶的含量。现在好多企业用风化煤做有机肥原料,甚至一些企业使用碳化的有机质原料,其中有机质分解过程中,无法产生酶,也无法被作物吸收利用。对环境是破坏,对土壤是耽误。 只有含酶,含有机质的肥料才能是活肥料,才能是真正有机肥,才能让土壤会呼吸,能新陈代谢,能生命不息。 ——酶肥发明人孙立文教授著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