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病毒病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5252 | 回复数:1

发表于: 2015-1-31 11: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症状:   百合病毒病主要有百合花叶病、坏死斑病、环斑病和丛簇病4种。百合花叶病叶面现浅绿、深绿相间斑驳,严重的叶片分叉扭曲,花变形或蕾不开放。有些品种实生苗可产生花叶症状;百合坏死斑病有的呈潜伏侵染,有的产生褪绿斑驳,有的出现坏死斑,有些品种花扭曲或畸变呈舌状;百合环斑病叶上产生坏死斑,植株无主秆,无花或发育不良;百合丛簇病染病植株呈丛簇状,叶片呈浅绿色或浅黄色,产生条斑或斑驳。幼叶染病向下反卷、扭曲,全株矮化。
  病原:
  百合花叶病毒原为Lilymosaicvirus称百合花叶病毒。病毒粒体线条状,长650nm,致死温度70℃。百合坏死斑病毒原有Lilysymtomlessvirus称百合潜隐病毒和Cu—cumbermosaicvirus称黄瓜花叶病毒。百鼎盛合潜隐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635—650×15—18(nm),致死温度65—70℃,稀释限点100000倍。在黄瓜苗上产生系统花叶。黄瓜花叶病毒粒体球状,直径30nm,致死温度60一75℃,稀释限点10000倍,体外保毒期3—7天。百合环斑病毒原为Lilyringspotvirus称百合环斑病毒。在心叶烟上产生黄色叶脉状花叶,致死温度60一65℃,稀释限点1000一10000倍,体外保毒期25℃条件下l一2天。百合丛簇病毒原为Lilyrosettlevirus。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百合花叶病、百合环斑病病毒通过汁液接种传播,蚜淘农科技虫也可传毒。百合坏死斑病通过鳞茎传到翌年。此外,汁液摩擦也可传毒,甜瓜蚜、桃蚜等是传毒介体昆虫。百合丛簇病由蚜虫传播。
  防治方法:
  (1)选用健株的鳞茎繁殖,有条件的应设立无病留种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有病株的鳞茎不得用于繁殖。(2)百合生长期及时喷洒农药10%高夫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抗蚜威超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控制传毒蚜虫,减少该病传播蔓延。
发表于: 2015-1-31 14: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啦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