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施用效果差的原因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4340 | 回复数:1

发表于: 2015-3-15 23: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药施用效果差的原因
近年来,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农药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产资料。由于目前我国农药推广使用技术普及程度不高,很多农民朋友不能做到正确用药,因此经常发生农药使用效果不佳的现象。现将农药使用效果差的原因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用药时机把握不准
打药必须抓住时机,只有了解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适时用药,方能奏效。比如治螟虫,必须在卵孵高峰期用药。如果等到蚁螟已蛀入茎秆,出现了枯心、白穗、死穗等现象后才用药,则肯定防效不佳。
施药方法不当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害虫的栖息,在作物上都有一个为害部位。这个特定的部位,就是我们所用农药这支“箭”应该射中的“靶”,射不中靶, 农药防效就差。如防治螟虫只有对准水稻心叶喷药,效果才好。
病虫草抗性增加
病菌、害虫及杂草对农药的抗性,是阻碍农药充分发挥应有防治效果和潜在效能的现实问题。随着农药用量的迅速增加和品种的不断更替, 病虫草抗药性也日趋加剧, 特别是粮、油、菜、茶、果等主要作物,用药频繁,病虫草抗药性更是几倍、几十倍的增加。
防治对象不明确
病当虫打、虫以病杀、草做虫除,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首先是诊断错误,判别不清,导致错误用药。如棉花现蕾后发生的红叶枯病, 叶脉变绿, 叶肉紫红呈猪肝色, 叶片向下反卷, 最终焦枯脱落,人们常误认为是红蜘蛛为害。大豆田杂草菟丝子为害, 导致大豆生长停滞,发育不良,有的人常当成根结线虫病来治,等等,当然是越治越严重。
喷施药液浪费大
目前, 我国农村普遍使用的喷药器具, 仍是几十年一贯制的工农型喷雾器,费劳力、浪费大、易中毒、不安全、雾粒粗、防效差。据测定,这种喷雾法,黏着性差,沉积率低,其中的药液不仅白白浪费了,而且药液滴落在土壤里,流失在水域中,还严重污染了环境。所以,应积极推广低容量喷雾、超低量喷雾、弥雾、静电喷雾等新的机具和技术, 这是解决防治效果差、减少农药浪费的有效途径。
农药自身的局限
有些农药对某些病虫草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但对另一些病虫草害却无能为力,防效极差。如三唑磷对稻螟、棉铃虫和其他鳞翅目类害虫防效较好, 而且有明显的杀卵作用。但它却能刺激稻飞虱产卵,导致稻飞虱再度猖獗。
施药时间未把握好
病、虫及草害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也有自己的生物钟。如菜粉蝶、菜青虫成虫、棉大卷叶蛾、稻蝗等都喜欢在光照充足的白天活动, 而鳞翅目夜蛾和部分螟蛾科害虫都是在晚上活动、交配、产卵。因此,只有掌握害虫的活动规律,在一天中,分不同时间有针对性地“按时服药”,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天气条件的制约
农药的防治效果与不同的天气条件有关,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风力、阴晴等对病虫的发生、活动规律和防治效果都有影响。如气温在8℃以下,除草剂不易发挥药效; 在35℃以上的高温和强烈光照下, 化学农药易蒸发散失;风大药液易飘移、吹散,也影响防效。施用乳油型农药,喷药时要求24 小时内无雨;施用触杀性农药,要求48 小时内无雨。
天敌的减少
由于过去连年大量施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害虫的天敌, 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导致害虫更加猖獗,形成恶性循环。
兑药水质使用不当
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 一般井水、矿区水、某些山区的泉水多为硬水,稀释农药效果差,因这种水内含矿物质, 会分解农药的有效成分。而塘水、河水、溪水多为软水,矿物质含量少,稀释农药效果好。但这些塘水、河水,如果很浑浊,也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发表于: 2015-3-16 10: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