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5511 | 回复数:1

发表于: 2015-6-16 17: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润同化工 于 2015-6-16 17:54 编辑

    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以来,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政策的落实,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家庭人口的变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也出现了一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此,笔者在化河及周边乡镇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现状
    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现状还有许多问题令人堪忧。一是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小地块经营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三是现代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种植结构调整步履维艰。
    调查显示,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大量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土地流转应运而生,方兴未艾。截至2011年底,化河乡通过转让、出租、入股、置换等途径流转土地2800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13%,参与流转的农户560户,占全乡农户的20.5%。从目前的经营情况看,尽管流转的规模小、数量少、范围窄,但还是给化河乡的农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是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水平。二是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三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四是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
    调查发现,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部分土地虽然采取转换、出租、代耕等方式流转,由于期限短,经营者往往采取掠夺式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地力提升。由于责任制初期形成的田地整分细划,自发流转的农户普遍规模较小、不成片,机械操作十分不便,制约了土地机械化、集体化、规模化经营。二是流转行为不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私下流转多,委托流转少;转换、出租或代耕多,转让少;口头协议多,文字协议少。一些地方的村组织越俎代庖,直接与外来业主签订合同,将农户的承包地出租,干群矛盾时有发生。三是机制不健全。由于社会保障的差异,大部分进城务工农民还不能真正融入城市,他们不愿放弃土地,政府只能引导而无法强制,土地流转还存在多种阻力。
    加快土地流转的几点思考
    实践证明,土地流转是解决当前农业面临增收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因为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所以必须着力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寻求实质性突破。
    一是加快土地流转中介的事务体系建设。建立土地流转信息的事务体系,及时收集发布流转供求信息,搭建农户之间、农户与产业化公司之间的交流平台。建立土地流转的法律服务体系,为流转双方提供仲裁公证、法律咨询与援助。建立土地流转的技术、经济评估咨询体系,为承转经营者提供技术和经济咨询服务,以提升土地的综合开发效益。
    二是积极培育农村土地市场。建立开放、公平、有序、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着力培养市、县、乡、村四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依靠市场调节完善流转机制。
    三是准确定位政府角色。在土地流转中,政府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放任自流。建议县、乡政府尽快制定和出台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细则,因地制宜完善土地流转法规,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土地流转法制化、规范化、秩序化。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和促进城镇化建设。土地流转的着力点应放在“动人”上,只有人口转移了,“动地”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所以要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让农民就地转移,要加强小城镇建设。拉大城市框架,提供就业岗位,让农民有岗位就业,为农民稳定转移创造更多的机遇。
    五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强以养老保险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长期以来农民依赖土地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依靠基金式的社会保险和保障上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土地流转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作者为商水县化河乡政府乡长张军启)

发表于: 2015-7-3 11: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大方向的意思!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