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朋友的用药心理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347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5-7-2 17: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润同化工 于 2015-7-2 17:57 编辑

    一、 渴求心理
    种田大户和部分有文化的年轻农民,并不满足父传子习的农田管理经验和一鳞半爪病害防治及农药使用知识,渴求与渴求致富并重,科学意识强。他们有自费订阅科技报纸和杂志,有的花钱参加技术培训,有的以农技人员为师,还有的组织民间科技社团,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对于这些农民只要及时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即可。
    二、守旧心理
    农民喜欢从自己过去的体会中寻找经验,与现今事物比较,经验中没有的事,没见过的就不相信,更不愿接受。在农药使用中主要表现为:根据以往的经验购买农药,不愿轻易抛弃某些不合理的用药习惯等。像这类农民,不仅要耐心讲解,而且要介绍一些他们所熟悉的人的用药经验。
    三、 从众心理
    农民在寻求经济上安全的同时,还本能的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在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总有一部分人缺少主见,他们的用药标准不是根据自家田中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而是看到别人施药,便跟着施药,这种现象在农村还比较普遍。针对这类农民,主要是改变他们乐意“随大流”的观念,帮助掌握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和知识,增强自主决策能力。
    四、 直观心理
    农民的总体素质偏低,是现实主义者,对一些新事物的判断和结论往往是简单直观,所奉行的是“耳呼为虚,眼见为实”。要改变这类农民的观念的行为,必须切实做好新农药的示范工作,使之心悦诚服。
    五、 依赖心理
    存在依赖心理的农民,种田水平一般不高,不能有效的进行田间管理,另有少数农民虽然具备独立进行田间管理的能力,但没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他们的用药主要是依赖有关部门的通知,不见通知不施药。跟这类农民必须讲清楚,病虫害防治通知虽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但也不是放这四海皆准的“神方”,在具体应用时还必须结合实际,有所变化,同时应帮助他们提高独立进行田间管理的能力。
    六、 侥幸心理
    部分农民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导致这种心理的原因较低复杂,如过高地估计作物的抗逆能力,预计天气形式对病虫害的发生有抑制作用;认为作物已接近成熟,时间不长,影响不大;或因忙,或因懒,心存幻想。对具有侥幸心理的农民,首先要让他们明白病虫害发生的危害性,其次要讲究科学,脚踏实地。
    七、 保险心理
    农业生产受自然界条件影响很大,加上农户单薄的经济实力,使农民形成的牢固的求稳心理。在防治病虫害的时候,部分农民不顾作物生长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一味求稳,施保险药,认为“药多不坏菜”。针对这类农民要跟他们算产量、产值帐,还要跟他们算经济帐、环境帐。
    八、 了事心理
    有些农民防治病虫害量,能坚持按时施药,认为只要按时施了药就可以,就万事大吉,而不检查施药效果。对于这类农民要告诉他们工作要有始有终,施药后要及时检查结果,在防治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要及时补救。(本文为转载文章,作者无法核实,如本文作者看到,请谅解,好文章值得分享)

中国•苯肽胺酸应用技术领先服务品牌;国内首家高纯度苯肽胺酸原药工业化生产基地QQ:1550907892  手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