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褐斑病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于田间越冬,翌年直接发芽或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是初次侵染来源。病菌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及灌溉水传播到寄主,从寄主的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条件适宜时2~3天即可染病,进行再次侵染。 菌丝无色,或黄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梗细长,丛生,淡褐色,梗基部数节略膨大。分生孢子长圆筒形或棍棒形,淡黄褐色,孢子有隔膜0~20个,大小56.9~134.9 um×4.6~11.4 um。病菌生长适温25~28℃,最适pH6.5~7.5病菌的潜育期很短,温度适宜时,仅2~3天就可形成病斑。 叶片受害现近圆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大小不等,灰褐色,边缘明显,直径1-10mm, 较大的病斑上有时有轮纹。病斑中央稍凹陷,有光泽。高温高湿时,病斑表面生出灰黄色至暗褐色霉,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时密如芝麻点,因而称芝麻瘟。 茎受害,病斑灰褐色凹陷,常连成长条状,潮湿时长出暗褐色霉。 果实上病斑圆形,几个病斑连合成不规则形,初期病斑水浸状,表面光滑,后渐凹陷成黑色硬斑,有轮纹,潮湿时长出暗褐色霉状物。 叶柄、果柄受害症状与茎相同。 防止方法: (1)轮作:重病田与非茄科蔬菜作物轮作2~3年。 (2)加强田间管理:挖好排水沟,高畦或高垄栽培,防止畦面积水。适当稀植,改善田间通透性。采用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百绿丰高钾冲施肥和百绿丰叶面肥,提高抗病性。及时清除病叶,收获结束后清除病残体并烧毁,或集中堆制沤肥。 (3)药剂防治:可选用0.5:0.5:100倍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500倍液,或50%混杀硫(甲基硫菌灵异硫碘复配)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 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一般每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3~4次。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