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春马铃薯产量为啥异常?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2643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5-9-7 09: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所有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当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温度。这主要是由马铃薯的特性决定的,马铃薯是典型的喜冷凉环境的植物,较低的温度环境有利于块茎形成和干物质积累。试验结果显示,块茎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5~20℃,低于15℃和高于25℃均不利于块茎的形成。在15~20℃的温度范围内,20℃条件下单个块茎的重量显著高于15℃条件下的块茎。块茎数量、大小是形成马铃薯产量、商品质量的主要组成因素,栽培马铃薯所获得的产品是地下所产生的块茎,块茎是由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它们具有地上茎的相同特性。匍匐茎、块茎和地上茎在本质上的没有区别,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例如地上叶腋处的侧枝可形成气生薯块,覆土较浅的薯块顶芽也常长出带绿叶的枝条。因此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对于三者的转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温度是影响马铃薯产量、质量最重要的环境条件。


  2012年我省多数地区4月下旬开始出现超过25℃的高温天气,有时达到30℃,而这一时期正是马铃薯薯块形成和膨大期。在高温条件下,茎叶生长繁茂,气温高于25℃后,匍匐茎顶端块茎停止膨大生长,而茎叶生长仍能正常进行,这时叶部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养分全部用于匍匐茎和茎叶的生长上,从而造成茎叶徒长,匍匐茎长,有的甚至穿出地面成为地上枝条,俗称串箭,导致田间密度增加,单株结薯数少,而一株变多株后,结薯个数多而小。2013年气候更是异常,4月15日就出现了最高温度30℃,不利于块茎形成和生长,4月20日又遭受了一场晚霜,大部分露地马铃薯地上部被冻死,生育期延后的露地马铃薯在膨大期遇到5月21日35℃的高温,一些露地播种晚熟品种、原种的地块长势更强,徒长、串箭更为严重。


  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以后栽培马铃薯应注意以下几点:


  适时早播要适时早整地施肥播种,使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处于相对冷凉、气温较低的季节,使薯块形成和膨大避开高温时期。


  注意培土厚度一般培土厚度不低于12厘米。若播种时覆土厚度不足,出苗后随苗生长培土1—2次。避免因覆土太薄,地温变化剧烈,匍匐茎易窜出地面。


  加强肥水管理本着早促晚控的原则,不宜过晚施用氮肥,追施过晚及过量有利于匍匐茎伸长而不利于匍匐茎的膨大,影响薯块形成。保持合适的土壤湿度,可有效防止结薯深度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导致的串箭。


  激素处理如果膨大期遇到高温,在徒长之前喷施多效唑等外源激素1-2次,抑制地上部徒长,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