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企转型,请不能抛下制造业的根基!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550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5-9-22 08: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制造正在被我们抛弃吗?
  前不久,看到一篇去参加了世界最大最全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展的一个人写的一些感受。他说,"MADE IN CHINA"的展馆分布在每个展馆的最边、最没人气的位置,没有大的摊位,好的展位都被发达国家和新上升的发展中国家所占有。而中国制造在工业4.0的高科技展馆里找不到,就全球来言,中国制造在传统行业里已经被边缘化了。
  一个月前,杂志社组织行业精英去日本参观考察现代农业,考察之余留了些购物的时间。参访团以及一些外来的中国人的购物热情让人感觉疯狂。一个超市购买完,意犹未尽去下一个超市购买,如果不是买太多了有关税,真不知道要买多少东西。
  日本制造的东西真的好吗?
  我说,你们是不是有点崇洋媚外了?同行的说,不,有很多东西国内确实不如国外,国外的产品对质量更加重视;有人看到了一个不错的玩具,正打算要买,却发现标签上写着"made in china",就又放下了;我一个朋友,让我帮忙买个苹果手机,我说国内不是有吗?这边也没便宜多少,他说在国内很容易买到次品,感觉不靠谱。
  这其中真的有些成分不是在崇洋媚外,而是看重了外国制造的品质。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日本是没有假货的,而中国假货很多,这造成了中国人对中国制造的信任危机。中国制造正在抛弃自己的消费者,也在被消费者自我抛弃。
  我们是全球毋庸置疑的制造大国,却非制造强国,"made in china"正走在一个被逐渐抛弃的路上。
  为什么会这样?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不言而喻的缘由。诸如,对GDP的盲目追求,企业对短期效益的追求,企业、科研与院校的脱节,还比如,唯利是图等等。
  好,我们这里切入到与农资人息息相关的相关农业。
  我们经常会在网络上看到德国机械是如何收棉花的,如何摘葡萄的,美国的4.0农业大棚是如何如何的先进,以色列的灌溉农业是如何如何的发达……似乎,我们国内是难以望其项背,可是我们在惊叹外国制造和生产方式先进的同时,我们又做了什么?
  世界六大农化的农资产品,进入国内的时间不长,却占据了大片的市场。曾经采访过一些农资经销商,从他们那里得到的信息是,外企的产品确实比国内不少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效果要好。作为一个有情怀有责任的农资媒体人,我渴望看到中国农化企业的崛起。也有不少企业跟我们说,作为媒体,你们应该更多地维护国有农化企业。是的,应该是这样,但这首先需要企业自身的知耻后勇,做好中国创制农药
  眼下的农化行业正处在一个变革期,最明显的便是渠道的变革,线上与线下,但多数是出于企业转型的角度来考虑,你有没有真正的了解农民的需求?农民的需求只有产品和服务,他们其实并不关心什么样的渠道。那么真正的好产品,就需要真正的研发和生产。
       我想起了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的一句话“农药企业转型可以,但一定要坚守制造业的根基。”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