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苹果被曝用退菌特和福美胂药袋包裹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6012 | 回复数:1

农中仁者 发表于: 2015-10-6 10: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烟台被曝主产区苹果果农用含有禁用农药退菌特和福美胂的药袋,包裹幼果直到成熟。
       昨天,市果品行业协会秘书长表示,山东烟台苹果进入上海市场须经过数次农药残留检测,因此市场上的苹果是安全可食用的。
  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副主任顾振华亦表示:沪上水果包括苹果在内都被列入食品安全检测范围内,以国家标准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违禁农药用来除虫”
  烟台苹果是山东名产之一,远销全国各地。但据某媒体报道,在烟台红富士主产区的栖霞和招远,一种小作坊生产,无任何标志的药袋被当地果农大量使用。这种药袋将包裹幼果直到成熟,白色药末直接与苹果接触。对于所用药物,药袋生产商和销售商都讳莫如深,当地果农和农业合作社人员坦言,“人人都知道是退菌特和福美胂,是禁止使用的”。
  昨天,浦南农贸批发市场总经理候余欣表示,浦南市场乃至本市所有市场的苹果中,60%来自山东,而其中一半产自烟台,其余有青岛等地。
  候余欣说,退菌特和福美胂主要的作用是除虫,并不能让苹果卖相变好。“用了这两样东西,果农可能可以省去一次喷洒农药的过程,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即使使用了违禁农药袋,也只是在苹果表面,不会对苹果果肉造成影响。

本市苹果检测采用国标
  对于烟台的违禁套袋苹果,市果品行业协会秘书长袁亚祥认为,这和前几天传闻中的“打针西瓜”一样危言耸听,“烟台苹果即使存在使用违禁农药袋的问题,也是极个别情况”。
  袁亚祥说,使用违禁农药袋仅仅是减少除虫次数,但果农往往得不偿失,“如果违禁农药袋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那么苹果在出产后检测必然出现问题,这样果农将一无所有甚至自己吃都不行。”
  此外,袁亚祥表示所有苹果在烟台出产后,当地相关部门会对其进行农业残留检测。进入上海市场后,沪上相关部门亦会进行常规的农药残留检测。同时,上海各大水果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也会在苹果入场前进行检测。因此,如果沪上苹果出现问题,在数道检测中肯定会被发现。
  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副主任顾振华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沪上水果包括苹果在内都被列入食品安全检测范围内,以国家标准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会关注本市烟台苹果的农药残留问题。

苹果价格销量未波动
  早报记者昨天走访了部分水果市场发现,苹果大部分来自山东和陕西,摊贩及市民对于烟台苹果使用违禁套袋一事几乎都不知情,因此目前市场苹果的销量及价格并未受到影响。
  此外,市民对套袋苹果的看法亦有不同。刚在七宝农贸批发市场购买了三斤苹果的刘阿姨听说违禁套袋苹果一事后表示,近期不再吃苹果,等确认苹果没有问题后再说。王先生的反应则并不强烈,“套在外面的应该问题不大,不吃皮就是了”。

农中仁者 发表于: 2015-10-6 11: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前有媒体报道说,烟台部分苹果产区果农使用加过农药退菌特与福美胂的果袋包裹幼果,苹果直接与农药接触,直到成熟。一时间,烟台苹果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问题走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教授,以及主管烟台苹果产业的烟台农业局局长梁传松,以下为对话实录。

“药袋”苹果危害有多大?
  记者:“药袋”使用的农药是否违禁?
  梁传松:退菌特和福美胂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农药。特别是福美胂,在防治苹果腐烂病上,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品。但国家没有规定这两种药品可以用在果袋上,所以生产和使用“药袋”肯定是违法的,这两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打击这种行为。
  束怀瑞:对于农药使用剂量及对应的作物品种,国家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往果袋里直接抹药,国家没有规定和标准,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
  记者:“药袋”里长出的苹果能吃吗?
  梁传松:我们自从2010年发现“药袋”之后,2011年专门进行过检测试验,即给苹果套上“药袋”后一个月开始,每个月摘两只苹果去化验,直到苹果成熟,整个过程中都没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
  束怀瑞:在套袋流行之前,这两种药都是直接往树上喷,苹果直接接触,通常只要在采摘期前60天停止施药就可以,不影响苹果的正常食用。不过由于作坊“药袋”生产标准不一,对于套用“药袋”后的苹果是否有害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跟踪检测,最好的办法还是禁止这些“药袋”上树。考虑到我国目前苹果种植仍以千家万户散种为主,禁止“药袋”上树应以打击“药袋”生产源头为重点。

“药袋”使用了多长时间?
  记者:“药袋”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束怀瑞:苹果套袋技术是从日本传进来的。在苹果生长期套袋,一方面可以防虫、防止苹果直接接触农药,另一方面在苹果采摘之前的20多天取下果袋,会让苹果着色更均匀、更美观。国内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对苹果套袋,使用“药袋”则是近几年的事情。
  梁传松:2010年,潍坊市一个纸袋生产厂家提醒我,栖霞可能有人在纸袋里边上药,也就是那时候,我才知道“药袋”的存在,当时量很小。从那之后,我们就对违法生产和使用“药袋”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今年3月以来,栖霞市销毁了220万只“药袋”,并由政府出资购买普通果袋,将已经上树的60万只的“药袋”替换。

记者:使用“药袋”会产生哪些后果?
  束怀瑞:套袋之后,袋内的湿度增大,被细菌病害感染的几率相对增大,比较常见的就是苹果可能长黑点。退菌特、福美胂都是常用的杀菌剂,往果袋里涂上调配比例合适的稀释药之后,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细菌滋生,降低对苹果的危害。但由于目前国内尚未批准“药袋”生产,少数农民使用的“药袋”多为小作坊生产,调配比例不一致,套用“药袋”后实际效果差别较大。
  梁传松:根据我们的调查,确实有一部分农民反映套“药袋”之后苹果长相更好,但也有不少果农反映套用“药袋”之后,苹果反而黑点长得更多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套“药袋”比套普通果袋成本更高:一只“药袋”比普通果袋贵两分钱,雇人套袋的工钱也贵两分。一亩苹果要套两万多个袋子,这样下来,一亩果园的种植成本就增加了近800元。
  记者:一些果农使用的进口“药袋”与作坊“药袋”的区别在哪里?
  束怀瑞:日本果袋生产过程中,在造纸环节就添加了一些药物,可以防菌,并限定了浓度范围、对人体无危害,就没有问题。我国苹果套袋的时间还不长,国家不允许、国内尚不具备药袋生产的技术水平,绝大多数果农使用的还是没有涂抹药物的普通果袋。
  这次“药袋”事件反映出的问题是,一些小作坊小厂私下生产“药袋”,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容易出现比例失调。加上进口“药袋”的价格比这些作坊“药袋”要高,一些农民图便宜,就用了这种“药袋”,导致现在信誉危机的发生。

“药袋”苹果数量有多少?
  记者:当地果农使用“药袋”的数量是否很多?
  梁传松:具体的面积我们还在核查。风波发生之后,我们已经派了四个工作组,每个组由农业、公安、质监、工商四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各负责两个苹果生产县(市、区),对“药袋”使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目前调查还在进行,一旦调查结果出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如实公布。目前,农业部、山东省农业厅的调查组已经进入烟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我们会及时发布。
  束怀瑞:“药袋”出现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大多属于作坊生产,数量有限。
  记者:“药袋”风波带来什么警示?
  梁传松:这次事件,对规范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帮助。这将促使我们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提高我们自身的管理水平。
  束怀瑞:这次风波应当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对农产品套袋问题进行研究,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考虑出台药物果袋生产使用的标准和规范。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