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提出有关冬小麦田间管理意见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2984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5-10-16 14: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冬”已过,晋中市小麦种植已经进入管理的关键期。因此,针对今年小麦冬前生长发育特点和气候特点,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晋中市农委特提出小麦冬季田间管理意见,要求各有关县(区、市)高度重视,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管理措施,并指导麦农搞好田间管理,为明年丰收打好基础。以下是有种网小编整理的几点管理意见:

一、当前苗情特点
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25.56万亩,比去年减4.67万亩,减15.4%。其中水地17.0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6.7%;旱地8.5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3.3%。近日田间调查,全市苗情比例为:4:4:2,属上好苗情。一类苗基本苗20—25万,主茎叶龄5.6叶,单株分蘖2.1个,单株次生根3.8条,总茎数65—70万;二类苗基本苗25—30万,主茎叶龄4.4叶,单株分蘖1.3个,单株次生根2条,总茎数60—70万;三类苗基本苗30—35万,主茎叶龄3.6叶,单株分蘖0.4个,单株次生根0.6条,总茎数40—45万。
我市冬小麦播种和冬前苗情的总体特点是:底墒充足,播期集中,播种质量高,适播面积大,出苗好,冬前生长量充足,苗情好。

二、抓好关键技术落实
(一)浇好越冬水。今年播种时底墒充足,我市水地麦田基本未浇底墒水,出苗后不断有小雨,目前底墒表墒均较好,但我市小麦越冬期长达近100天,且多数年份冬季降雪较少,浇冬水既可补充土壤水分,稳定地温,预防小麦冬季干冻,保苗安全越冬,又能踏实土壤,促进次生根喷发,并能冬水春用,防止春季干旱,所以一定要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有水浇条件的麦田,都要在越冬前普浇越冬水,浇水量以每亩40方为宜。冬浇时要关注天气变化,选择昼消液冻的晴天无风天气,若遇寒流侵袭、气温骤降或大风降温天气,要立即停止冬浇,防止结冰吊根死苗。

(二)中耕划锄。水旱地麦田,特别是土壤板结和晚播弱
苗田均要在小麦三叶期后进行中耕划锄,起到提温保墒、破板通气、消除杂草的作用。中耕划锄一定要细锄、浅锄,切忌压苗和伤根。播种偏浅的麦田要结合中耕,培土壅根,以保护小麦分蘖节,提高麦苗抗寒能力。
(三)耙耱镇压。对于播后未镇压或秸秆还田质量差的麦田和冬浇麦田均要在越冬前采取先镇压后耙耱等措施,这样可粉碎大坷垃,踏实土壤,弥合土壤裂缝,防止冷空气进入,促进小麦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刺激次生根喷发和根系下扎,防止冬季小麦冻害发生。镇压时应把握“地湿不压地干压,阴天不压晴天压,早晨不压中午压,麦田过弱不镇压”的原则。镇压的方式是用石磙顺麦垄向一个方向碾压,不可双向反复碾压,以免挫伤麦苗。
(四)巧施冬肥。播种时底肥不足麦田,旱地可趁雨雪后亩追施尿素5~7.5公斤,亦可在越冬前亩撒施农家肥2~3立方米,壅根护蘖,补充肥力,提高地温,防止冻害;水地麦田,可结合浇冬水,随水亩追施尿素5~7.5公斤,促进弱苗赶队转壮,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五)冬前生物覆盖。生物覆盖可以保墒、培肥改土,达到“伏雨春用”目的,进而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旱地麦田未采取夏覆盖和播后盖的最好能冬前覆盖,即在11月下旬的越冬前,冬小麦生长停止,这时可将麦秸切成10——20cm的短秸秆,均匀撒在麦地,每亩覆盖秸秆量为300公斤左右。同时要注意盖草要均匀,地不露白,草不成坨,麦草遇风成堆后要及时摊匀。下湿地、背阴冷凉地不宜盖。
(六)预防冻害。针对晚播弱苗田苗小蘖少,抗寒能力差,易受冬季冻害。要采取补肥暖苗的措施,保苗安全越冬。一是叶面喷施高浓度磷酸二氢钾,每亩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0~50公斤;对底肥不足的麦田也可叶面喷施2%的尿素+0.5%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液每亩30~50公斤,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养分积累,增加分蘖节糖分浓度,增强植株抗寒能力。二是顺垄撒施暖沟肥,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顺垄覆盖,防风增温保墒,促进盘根长蘖抗寒防冻。
(七)护麦保苗。做好护麦保苗,严禁牲畜啃食,否则会造成苗情转弱,抗寒力下降,甚至死亡,给小麦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八)地膜覆盖麦田管护。冬前要仔细检查地膜覆盖情况,加强管理,护好地膜,禁止人畜践踏;对膜上有孔洞、膜边有漏风、揭膜断膜处,及时用土封堵压严,防大风揭膜,确保地膜覆盖的质量和效益。

三、搞好指导服务
有关冬小麦生产县农业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制定田间管理方案,扎实抓好每一个环节,认真落实每一项措施,掀起小麦冬季田间管理高潮。一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因地制宜制定田间管理意见,指导麦农因时、因地、因苗、因墒落实好各项田间管理措施;二要组织农技人员下乡进村,蹲点包片,搞好技术指导服务。三要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向农民传授田间管理技术;四要扎实搞好高产创建。高产创建县要尽快把高产创建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的示范带动作用。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