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4383 | 回复数:0
知历史而知未来! 1974年,“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育成第一个杂交籼稻“南优2号”。 1975年,真正的“杂交玉米之父”李竞雄院士育成中国第一代杂交玉米单交种“中单2号”。 1985年,李殿荣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成功应用于生产的杂交油菜品种“秦优2号”,被誉为“杂交油菜之父”。 这些科技的进步,客观上为中国现代种业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1978年,以全国成立种子公司为标志,中国种业的“四化一供”阶段开始,也标志着中国现代种业的产生,是中国种业的第一次产业升级。 第一次产业升级的标志性事件: 197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报告》:要求建立省、地、县级种子公司。统一供种。 1989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种业设立了门槛,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 1996年,国家放开转基因棉花的种植。 1996年,种子工程启动:国家加大对种业的投入。 1997年,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中国种业第一股诞生”,这家以西甜瓜种子起家的种子企业让很多人认识到了种业的价值。 1997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件》:中国种业的知识保护概念开始建立。 1999年,中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中国种业的知识产权开始于国际接轨。 第二次产业升级的标志性事件: 2001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种子打破统一供种,进入市场经济阶段。提高种子企业进入门槛,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 2002年,当时的资本巨鳄“德隆系”在种业上成立了北京德农种业科技公司,成为种子行业的第一个试图整合者。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要求种子管理部门和企业彻底脱钩,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 第三次产业升级的标志性事件: 2010年,种子执法年启动:开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企业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2010年1月30日,中央1号文件提出: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意见》:打造中国种业的龙头企业,加大种业投入力度。 2011年:《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结束,将率先出台:大幅提高种业门槛!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