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要求全国单位GDP能耗5年降20%,今年降幅须达到5.20%才能达到目标。 全国单位GDP能耗5年下降20%,这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能否实现指标的关键一年。为降低能耗完成指标,一些地方政府使出了“怪招”。河北安平县居民遭遇拉闸限电,连马路上的红绿灯以及医院用电也未能幸免;河北唐山的30多家钢厂、浙江温州等地多家企业均被强制拉闸限电。“节能减排”成为近半年的热门话题。 岁末临近,“十一五”规划的能耗下降指标能否实现?各级政府为此做了哪些工作?今年一系列动作是否只是为突击完成任务?明年能耗指标是否会反弹? 节能减排大动员 今年以来,全国单位GDP能耗数值不降反升,在“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节能减排形势变得严峻。 单位GDP能耗,即能源消耗总量与GDP总量的比值。2006年实施的“十一五”规划中,把该数值作为节能减排重要衡量指标写入,而且硬性要求单位GDP能耗5年降低20%。 5年前的200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1.276吨标准煤/万元,如果在此基础上降低20%,2010年预期目标是不超过1.021吨标准煤/万元。 在此之前的四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即2009年降至1.077吨标准煤/万元。但今年以来,该数值不降反升,一季度升3.2%,上半年升0.09%,全国有7个地方单位GDP能耗出现上升。“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单位GDP能耗降幅须达到5.20%,才能完成目标,节能减排形势变得严峻。 今年5月5日,国务院召开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要求各有关部门做好综合协调和督促落实工作,确保“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温家宝重申,“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的第一责任人,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此后各级部门开始陆续落实动员。 5月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各有关部门、地区、协会、企业座谈会,研究采取综合措施压缩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企业用电的政策措施; 5月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价格部门电价工作座谈会,研究落实差别电价、清理高耗能行业优惠电价等; 5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副主任解振华召开会议,研究讨论落实“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主要任务部门分工方案;当日,国家发改委、电监会、能源局联合发文,清理优惠电价; 5月14日,交通运输部启动全国“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 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监察部、环保部、电监会、能源局联合发文,决定立即组织开展全国电力价格大检查。 …… 部分地方出“怪招” 河北安平县节能减排对居民实施“拉闸限电”。国家发改委第一时间予以批评,称此举有违节能减排初衷。 在中央各部委的督促之下,各个地方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节能减排压力,有的地方为此使出了“怪招”。 9月初,河北安平县节能减排对居民实施“拉闸限电”。为了确保指标完成,浙江温州的不少小企业也受到了类似对待,被限制用电时间,一度导致当地柴油发电机热销。 对此,国家发改委第一时间予以批评,称对居民“拉闸限电”不符合节能减排政策,并要求河北省整改。 国家发改委和电监会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节能减排”是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如对高耗能企业执行较高的电价,增加这些高耗能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步淘汰这些能耗高而产出又低的企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安平县的做法明显偏离政策。 河北电力公司上级主管单位一位人士则对记者表示,在拉闸限电问题上,电力公司地位尴尬,政府下发的命令,作为企业不能不执行。他也认为,拉闸限电与官员政绩挂钩恰是安平县出此下策的原因。 据了解,河北安平是“中国丝网之乡”,丝网加工企业耗电量很大,“如果之前政府在限制高耗能工作上力度不大,为了完成任务只能拉闸限电了。” 这种突击完成任务的态势以不同的形式在全国蔓延。9月21日,浙江省发布《2009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白皮书)》,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王凌称:“现在余下还有100天,缺口很大,任务更重”,“浙江不能拖全国后腿”。 据了解,今年7月-9月,浙江5000吨以上的千家耗能企业,实行5天为一周期的轮休。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8月起,浙江省采取区域用电总量控制。 对于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有人质疑,年底之后地方政府还会对高耗能限制用电吗?或是继续对其放开,为地方政府创造高额GDP? 国家发改委一位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节能减排最主要的目标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央之所以定了5年的规划也是希望给地方有统筹的时间。而在“突击限电”的逻辑下,很难保证情况不会像人预期的那样,即明年初,政府的高压态势会有所放松,高耗能行业将再次迎来喘息之机。 有报道称,目前各大港口所积压的铁矿石和一些被关停的小钢厂正在下这样的“赌注”。 能耗指标挂钩“乌纱帽” 国家发改委研究人士称,“毫无疑问,对于今年没有完成指标的地方,将会算总账。” 回顾5年来的节能减排工作,作为一项经人大批准的约束性指标,在“十一五”开局第一年就遭遇挫折。2006年,单位GDP能耗仅下降2.74%,距离4%的目标差距很大。 “当年很多地方对这一指标了解并不清楚,有的省市甚至提出‘十一五’可以完成30%的指标。”上述发改委研究人士表示。 在2007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指出,节能减排是约束性指标,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今后每年国务院都要向全国人大报告进展情况。 2007年,中国又首次提出了一项碳减排指标,即到2010年前减少10亿吨温室气体排放。当年6月,国务院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担任该工作组组长。政府公文称,这个工作组实质上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视工作需要,可称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或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应对气候变化和国内的节能减排一脉相承,一方面是国内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再走高耗能高排放的路,另一方面国际环境也不允许我们这么发展。”发改委气候司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除了有法律的约束,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与地方政绩挂钩也是一大特色,这一指标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GDP。 2007年,环保部上报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在各部委会签时,中组部提出要把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中,上报到国务院后,又增加了“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的规定。节能减排由此直接与官员的“乌纱帽”挂钩。 今年3月,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全国人大会议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开展对各省2009年和今年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并实行问责制。“毫无疑问,对于今年没有完成指标的地方,将会算总账。”上述发改委研究人士表示。 节能更多依靠科技进步 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透露,大规模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节能减排总体贡献率仅占30%左右。 目前,距离指标完成时限所剩时间不多,这一指标究竟能否完成也引起各方关注。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十一五”前四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但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截至目前,官方并未公布第三季度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 在本月初举行的天津气候变化峰会上,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完成指标显得信心十足。 “目前已有18个省份可以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6、7个省份完成还有困难,但按照目前的进展情况,年内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是有可能的。”解振华表示,“过去4年中,中国在结构节能上做了大量工作。前4年‘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6000万千瓦,淘汰水泥产能2.14亿吨,关停小火电的总量相当于整个英国的装机容量。” 上周,国家能源局宣布,前9月,国内关停的落后小煤矿的总产能已超出此前提出的全年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解振华透露,如此大规模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在节能减排总体贡献率仅占30%左右,更多的节能指标依靠的是科技进步。 解振华表示,截至目前,中央已投入2000多亿支持资金技术改造,截至目前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已节省了6.6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15亿吨。 “十二五”节能难度增加 据称“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可能为18%,与“十一五”的降低20%相差不多。 2009年11月,中国郑重承诺,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40%-45%。 中国的减碳目标与节能减排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对于未来中国是否要继续节能减排,解振华的答案也十分肯定。 在天津气候变化峰会期间,他明确对记者表示,中国将分“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这三个阶段来完成中国政府提出的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为了完成这一指标,“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十二五”和“十三五”仍要继续按照这一总体目标来分解完成指标。 对于“十二五”的具体减排指标,解振华并未透露。但研究机构对此已有预测,发改委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中心徐华清主任在天津气候变化峰会上指出,如果按照2020年中国完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40%-45%目标来分解,“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可能会达到18%,总体上与“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单位GDP能耗降低20%相差不多。 解振华认为,由于“十一五”已进行了大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未来通过结构调整节能的空间已不大,而目前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并不明显,因此未来中国的着力点将放在提高第二产业中高科技产业的比重。他对此颇有信心,并透露一组数据称,“据我所知,目前中国高科技产业年均增长率已经达到了14.8%。” 目前,政府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上还有哪些新举措还不清晰,但一些试点工作已经展开。 今年8月,发改委宣布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等5省8市展开低碳城市试点,“试点工作的主要目的上就是探索今后的政策。”解振华表示。 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在天津气候变化峰会期间也透露,目前发改委正在研究在一些行业和经济发达城市试点碳交易,并计划5年内推出试点。 “目前开展这项工作难度还很大,因为这意味着在一些行业要设定某一年的减排总量,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会有影响。我们还在跟地方做协调的工作。”孙翠华说。 未来将向消费领域延伸 未来老百姓有可能从身边感受到节能减排与自身的关系,而不只是“拉闸限电”。 在联合国天津气候变化峰会期间,一位外媒记者的提问让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显得颇为激动。这位记者问到,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似乎并没有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有实际行动,对此有什么看法?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做了这么多,中国的政府、企业都在关注,我们在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做出了巨大努力,这样的问题简直就是睁眼说谎话。”解振华答道。 其实,这种尴尬不仅体现在国外,国内民众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也有局限。解振华对记者表示,目前节能减排的工作确实主要是由政府和企业在推动,下一步政府将会引导节能减排工作向消费领域延伸。 发改委气候变化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实际上政府在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上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例如根据有关规定,如果有公司帮助企业实现了节能,就可以在政府那里领到补助。以前这种服务形式多是卖节能产品,这样双方好计算节能量,但现在不仅限于卖节能产品,只要是通过节能技术帮助企业达到了节能目的,并得到政府认可的第三方机构的认可都可以从政府那里获得奖金。“遗憾的是,现在‘十一五’都快结束了,很多公司还不知道有这个政策。” 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表示,为了鼓励社会公众使用低碳产品,我国将很快出台《中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公众使用低碳产品,激励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未来老百姓可能从超市里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低碳产品与自身的关系,而不是“拉闸限电”。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