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 拱棚歇棚期 管理莫松懈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015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5-12-17 13: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了冬季,大多数拱棚蔬菜已经采收结束。从上茬蔬菜拔园到下茬蔬菜定植,当中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有些菜农认为时间有的是,棚里也没收拾,翻地施肥更是拖到春茬蔬菜定植前才进行。正是菜农这种能拖就拖、不提前准备的习惯,为第二年春茬蔬菜的生产埋下了诸多隐患。此时也正是早春茬蔬菜,尤其是西瓜、甜瓜育苗的时候,菜农应充分利用歇棚的这段时间做好下年度蔬菜生产的准备工作。
做好拱棚土壤消毒与冬季养护
冬季低温时期,拱棚蔬菜生产结束,这个时期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趁天寒地冻时期冻棚,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来年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山东地区冬季的最低气温大都在零下15℃左右,这样的低温可以杀死大量病原菌,例如茄子灰霉病是以菌核在地表及土壤中越冬,菌核形成低温为7-8℃。外界低温完全可以抑制其菌核的形成,破坏其越冬环境,从而抑制灰霉病的发生。白粉虱、蓟马、螨虫等,在冬季低温下存活率大大降低。所以,要利用冬季低温期,进行冻棚,并做好土壤处理、培肥地力。那么,菜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清理田园要彻底
蔬菜拔园后,要及时将植株拔除并运出棚室外,因为植株就是病原菌的寄主,尤其是疏于管理、后期病害发生严重时,病原菌数量更是惊人。如果不清除干净,就会影响下一茬蔬菜的种植。然而,多数菜农对清理田园的紧迫性认识不清,认为晚几天也没关系。可就因为这几天,会有大量枯枝落叶、根系等出现腐烂,进入土壤,再也难以清理出来。
  有菜农觉得就算带菌数量比较多,冬季的低温也能将其冻死。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低温环境对病原菌的生存不利,但低温并不能像高温那样,短时间内就完全杀死病原菌,病原菌数量多了,可以安全越冬的数量也就多了,增加了下茬蔬菜发生病害的几率。所以,秋茬蔬菜结束后清理棚室时,一定要及时、彻底、全面。
二、撤膜要及时
  秋茬蔬菜结束后,要及时撤膜降温。如果撤膜比较晚,棚内温度较高,会使棚内安全越冬的病原菌数量更多,为下茬蔬菜埋下隐患。有些菜农是在秋茬蔬菜定植前换的新膜,显然不能在这个时候将膜撤掉,菜农应该将拱棚两侧的棚膜全揭起来,顶部的通风口也要拉大,尽量使棚内温度跟外界保持一致,以增强冻棚的效果。  
三、施肥翻地要趁早
  拱棚蔬菜从立春前后种植,一直到秋茬蔬菜拔园,基本没有歇茬期,土壤养分损失很大。因此,冬季歇棚期一定要补充足够的肥料。当前,菜农底肥中施用的粪肥大多未经完全腐熟,若定植前才施入土壤,非常容易出现烧根现象。建议菜农尽早将粪肥等施入土壤,经过一段时间的腐熟,才能将其转化为可以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也消除了肥料的副作用,避免烧根、气害等问题出现。
  底肥撒好后要立即进行翻地,而且要尽可能深翻。在进行采访时发现,很多菜农习惯使用偏齿形的旋耕机翻地,这样可以将土块弄碎,便于以后的整地。但这种整地方法却不利于冻地,因为翻地深度浅,且土壤细碎,保温性更强。建议菜农使用犁或者直钩型旋耕机翻地,这样不仅能增加翻地的深度,同时形成的土块较大,土壤透气性增加,冻土层会更深,能将土壤深层的病虫冻死,确保冻棚效果。通过这样的操作,还能将有机肥翻入土壤深层,避免粪肥集中于10厘米以内的表土层内,容易与根系接触造成伤根。深翻还有利于打破犁底层,增加耕作层的深度,从而增加土壤对水肥的缓冲能力,提高蔬菜根系对水肥的利用率,为蔬菜根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种植蔬菜前一周,再用偏齿形旋耕机将土块打碎,耙平即可。
四、药剂处理不可少
虽然低温冻棚能更多地杀死土壤中的虫卵及病菌孢子,但是,单纯依靠冻棚灭菌效果有限,还要注意配合药剂处理,使冻棚效果更为全面彻底。对于易发生灰霉病、绵疫病、早疫病及根部病害等病害的棚室,定植之前要进行适当的药剂防治。一是用菌核净连熏带喷。菌核净具有直接杀菌和内渗治疗,防治时间长等特点,对子囊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效果较好。在清园之后,用菌核病200300倍液喷施地面,可防止灰霉病在地表形成菌核,再进行翻地效果较好。闭棚提温时,菜农还可以使用菌核净按每亩地300克的用量混加异丙威等杀虫剂进行熏棚,防虫防病同时进行。蔬菜定植前35天再进行通风,将有害气体排出棚外即可。二是利用敌克松防治土传病害。棚室蔬菜发生严重的病害大约有50余种,很多病原都是在土壤中完成越冬,继续侵染。这些病害的初次侵染源,几乎都是来自棚室内的土壤。所以土壤处理对于病害的防治极为重要。敌克松是具有一定内吸、渗透作用的种子和土壤处理剂,对卵菌、腐霉菌等病原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于根部病害和绵疫病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建议菜农翻地时可按照亩用1014斤的用量使用到土壤当中,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
培育健壮秧苗
冬季是早春茬西瓜、甜瓜育苗的时候,而育苗的这段时间恰恰是一年当中光照最少、温度最低的时候,无形中给育苗带来了困难。那么,选择在冬季育苗的菜农在生产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使用旧穴盘、基质要先消毒
下乡走访时了解到,很多人育苗时仍然使用去年甚至前年的育苗穴盘。这样虽然节省成本,但使用过的育苗穴盘及营养土易积存大量病原菌、虫卵,特别是瓜类蔬菜苗期易发生的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原菌在营养土中的存活时间长,侵染能力强。如果未经消毒就育下一批苗子,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提醒菜农朋友,使用过的育苗穴盘在使用前一定要先消毒。具体做法为:先将穴盘中残留的基质等杂物清理干净,用清水冲洗并晾干。事先配好0.1%高锰酸钾消毒液,将穴盘放入其内浸泡30分钟杀菌消毒,最后将穴盘捞出,用清水冲洗掉上面的药液,放置在阳光下晾干即可使用。也可以采取石灰水消毒法,在土坑或水泥池灌石灰水对穴盘消毒1天即可。
此外,菜农选购基质时不要贪图便宜,最好购买正规厂家的优质产品。很多菜农对育苗基质缺乏认识,认为育苗基质出厂前已经进行了消毒,直接使用就可以了,结果使得每年都有一大批菜农因为劣质育苗基质而受害,出苗不好、烧苗、脱肥等问题经常发生。提醒自己育苗的菜农朋友,播种前,基质要用多菌灵或苗菌敌配合阿维菌素或辛硫磷进行消毒处理,可喷药湿润基质后覆盖地膜堆闷2-3天,以杀灭基质中可能存在的病原菌、虫卵等。 
二、育苗时处理好保温和排湿的矛盾
自己育苗的菜农应通过多项措施来提高育苗棚的保温性。例如,可设置棚中棚,即在棚膜下30厘米左右,再设置一层薄膜,可提高棚内温度2-4℃。育苗畦内还应加盖小拱棚,白天敞开,夜间盖上,并用薄草帘覆盖,以提高保温性。育苗所用的棚膜应选择新膜,透光率高、无破损、保温性强。如果遇到特殊天气,气温特别低时,则需要人工增温。可以采用加热灯、生炉子等措施短时间内提高棚内温度,避免低温障碍。由于低温、弱光、湿度大,育苗棚内病害发生较多,在保温的同时不要忘记排湿。另外,菜农也可借助一些辅助措施来降低育苗棚内湿度。例如,在棚内行间铺上稻壳,后墙边树上玉米秸秆等,就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棚内湿度过高的问题。铺上的稻壳、秸秆等,不仅可以增强棚室的保温性,还可以调控棚内的湿度。在夜间或天气不好无法通风造成棚内湿度过大时,秸秆可以吸收空气中过多的水汽,减少空气湿度和棚膜结露,从而减少病害侵染、传播的可能。到了晴朗的白天,秸秆又会将吸收的水汽蒸发出来而变干,重新发挥作用,周而复始。

激抗菌968壮苗棵不死 一直被模仿 从未被超越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