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4268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6-1-5 17: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在农村了解农业合作社发展建设情况时,注意到了一种现象:总会有社员主动提出退社,理由就是参加合作社没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不如不顶这个空名,自由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强力推进,各类农业生产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的普及与扩张,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此“搞运动”似的突击,难免会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如合作社的“空心化”就是突出问题之一,也是导致部分农民“被入社”后“再退社”的重要原因。

何为“空心化”?就是只有合作社之名,没有合作社之实,“拉大旗作虎皮”,捞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

表现之一就是“抢戴红帽型”,由个别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促成。他们原本采用的是“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公司与农户间各算各账,合作也是松散型的。如今一看合作社很吃香,就摇身一变,乘势戴上了合作社这顶“红帽子”。在合作方式原封未动的情况下,就享受到了诸多国家和地方对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和各种各样的补贴。“被合作”的农户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事,那些大宗补贴就被人家狼吞虎咽地吃掉了。

表现之二是“拼凑规模型”,由个别大户或精英农民促成。其目的、手段和对普通农户的态度,与上述企业大同小异。因国家和地方设立多项补贴或奖励,不仅有合作社这道门槛,进门后还按规模设立了多重档次,农户越多、规模越大,享受的优惠就会水涨船高。因此,这样的大户精英不仅争这块牌子,而且还要想方设法拉更多农户入社。虽然实质性的互助合作少之又少,但充规模的目的达到了,补贴和奖励自然也就到手了。

表现之三是“制造政绩型”,由个别地方干部促成。这种做法无非是图一时政绩,生拉硬扯,组成有名无实的合作社。
要避免农业合作社的“空心化”,把好事做好,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尤其是务实的政绩观。这虽是老生常谈,但若审视几种“空心化”的成因,无一不是他们明知故犯。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他们充分理解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农户联合、抱团取暖、共闯市场的必要途径;是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就不会那么急功近利和草率从事了,就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一心一意地去为广大农民服务。

对已出现的“空心化”,也用不着推倒重来,因为龙头企业、精英农民和基层干部等本来就是合作社的引领者和中坚力量。只要从指导思想上改弦易辙,确保入社普通农户的权益和利益,缺啥补啥,就能把“空心”填实,达到“改邪归正、变废为宝”的功效。同时,相关部门也要严把合作社设立关口,不能饥不择食,有报就批,要坚持扶持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再有,就是合作社本身也应建章立制,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机制体制,确保自身的健康发展。
司成钢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