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 土壤调控迫在眉睫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2486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6-1-6 15: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国内耕地质量急剧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为追求作物产量,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耕地土壤肥力严重降低,粮食安全问题不得不被提上日程。为保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政策正在加大支持力度改良耕地质量,用“生物肥力”撬动“土壤肥力”、用生物肥料“造土”等概念逐渐成为行业热点。
  
土壤是被耕地损坏的
万物生长依靠太阳,孕育生命依赖土壤。农业生产以土为本,充分发挥土壤机能,但现实却是,耕地土壤质量每况愈下。在作物吸收养分时,有机肥料是在矿质化后被作物吸收的,利用作物可以吸收矿质化成分的原理,化肥工业得到发展,生产出大量价格低廉的肥料,包括质量低下的农药,为粮食增产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作物高产不优质等问题突出。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解决黑龙江农垦区化肥、农药、高度机械化等严重问题,垦区植保站提出“农作物健身防病”理论,意在用生物技术造土壤,既给作物营养,又给有益生物提供食物,恢复土壤生物性,营养免疫、防灾减灾,达到作物高产优质。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就是造土壤,为此,农药、化肥用量必须零增长。
对此,有关专家分析说,土壤改良以前多靠施水给“压下去”,而现在人们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耕地土壤质量下降问题,需要给农户传输科学种田的观念,“不能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从理念上转变人们对土壤的认识。邱德文也认为,耕地土壤质量沦落到今日的状态,主要由于多年来一味地追求作物高产所导致,因此要从提出土壤解决方案的角度达到土壤质量提升的效果,绝不能“一蹴而就”。
在谈到解决耕地土壤质量问题上,日本一次农业报告称,种田有40%需要土壤,25%依赖水分,25%需要空气,剩下的10%5%依靠肥料,但至少保证有1%的微生物参与。日本人爱农业,以农业为‘大本’,现代农业的根本解决方案就是造土!
  
“造土”呼唤生物肥
日本化肥用量很少,主要用来搭配生物肥使用,由于微生物肥料能够培土,这期间也需要大量元素化肥进行配合。微生物肥料能够让土壤均温提升2-3度。像橘子在日本寒冷地区也能种植;像每个大棚种西红柿能产24吨,最长的秧子达到28米,最短的也有17;此外,日本还种植一种生菜,和国内的品种不同,一棵生菜能长出400片叶子,而且按叶片销售,每片叶子按照8日元收购价计算,1个大棚种植1万平米,总共种植1万颗生菜,每个大棚合计收入200万元人民币。高产高收益的“秘诀”在于全部使用微生物肥料。
日本现代农业以这样的方式“造土”,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显而易见。专家表示,有3类微生物肥料可以帮助调控土壤质量,一是生物有机肥能够缓解土壤板结、质地下降;二是微生物生防制剂,缓解病原物化感物质累积;三是微生物环境制剂,缓解农药残留等。“微生物肥料的优点在于施用无污染、无肥伤问题,施用量少、成本较低,可有效减少土壤劣化酸化。此外,生物肥料还存在‘三高一低’,即菌数量高、菌活性高、适应性强和杂菌数低的特点,能提高植物根部吸收面积,提高抗逆性、抗病能力,促进改善植物品质。可以说,‘减肥’不是减营养元素,而是在其中添加有机质,进行综合施肥。”
事实上,“造土”的过程,也正是微生物肥料参与的过程。用生物技术造土壤,可以恢复土壤生态性。农业生产以土为本,一切活动均应围绕着促进土地的土壤化作用,充分发挥土壤的机能,利用现代生命科学成果,充分发挥土地自然潜力。利用生物菌群、有氧发酵动植物残体、页岩、化学合成的矿物质营养等,恢复土壤生物性、创造适应于作物和有益微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既给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又为有益微生物提供营养,彻底解决被破坏的土壤与生态环境,同时解决农药残留危害及水污染等问题。
可见,发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对于减少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药残留、促进农业增产、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激抗菌968壮苗棵不死 一直被模仿 从未被超越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