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10544 | 回复数:2
识别方法: 玉米茎腐病又称青枯病,常见症状有3种类型: ⑴青枯型:叶片自下而上突然萎蔫,迅速枯死,叶片灰绿色、水烫状。灌浆期后乳熟至蜡熟期症状明显。 ⑵黄枯型:包括从上向下枯死和自下而上枯死两种,叶片逐渐变黄而死,多见抗病品种,发病时期与青枯型相近,茎基局部软腐。 ⑶湿腐型:植株上部仍然青枝绿叶,一般不多见。 识别图谱: 发病特点: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禾谷镰孢、串珠镰刀菌。该病是土传病害,且由多种寄生和半寄生性病原菌引起。病原菌在种子上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带病种子和病残体是主要初侵染源,从根部伤口侵入。矮秆品种、早熟品种易发病。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高温、高湿是茎腐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尤其是雨后骤晴,土壤湿度大,气温剧升,往往导致该病暴发成灾。适时晚播,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和良好的土壤透气性可减轻或延缓发病。 玉米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病原种类较多,发病原因复杂。 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4%的5%根保种衣剂拌种,或多菌灵500倍液拌种。 ⑵农业防治:用抗茎腐病且表现稳定的自交系做亲本培育杂交种,如:冀丰58、沈单7等。同一品种一般春播发病轻,夏播发病重;在同一季节内 ,播种越早,发病越重。不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茎腐病的发病率随植株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玉米生育前期施肥时,氮(尿素)、磷(磷酸二氢钾)、钾(氯化钾)之比应为1:4:5.生育后期为1:1:5,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其中氯化钾中的钾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茎高、茎粗和茎秆强度,氯能使植株保持水分和延迟作物成熟,氯化物通过阻止玉米植株过早死亡而减少茎腐,每667平方米氯化钾用量15千克为宜。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同时防止水温过高、通气不良而损伤根系,影响根部的呼吸作用,导致发病。轮作病区和谷子、大豆、水稻等作物进行轮作,可有效地控制病情。 ⑶药剂防治:施用生物制剂、生物菌肥或化学药剂,如用木霉菌拌种、木霉菌穴施配合细菌保重;每667平方米用激抗菌15千克,加水适量或复合细胞分离素200倍稀释液浸种;每667平方米用生物钾肥1千克,加适量水拌种。及时防治玉米螟。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