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2534 | 回复数:0
近日,山东莘县、侯营等地多位菜农打来电话反映,西瓜定植后叶片出现黑褐色斑点,叶脉、叶柄也有发病,不知道什么病害。 福田生物农技员到当地做查看,实地查看后发现,该病发生较为普遍,据一农资店反映,近期来看病拿药的菜农,80%是这种病害。该病从苗期就有发生,西瓜苗定植时伤口多,定植后湿度大,使其更难防治。据观察,该病苗期主要危害叶片、叶柄,严重时也危害茎蔓,造成茎秆腐烂死棵。西瓜定植后,菜农多三五天一遍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害传播,但大都未完全治住。 据其症状分析,该病为西瓜细菌性果斑病。除西瓜外,农技员前期在羊角蜜甜瓜、香瓜、黄瓜等蔬菜上也有发现。顾名思义,细菌性果斑病对瓜类果实影响最大,会导致明显减产,严重的甚至绝产。因此,一旦发现苗期发病,要特别注意提早防治,避免花果期病害仍有发生,造成较大损失。 细菌性果斑病发病规律 细菌性果斑病是蔬菜上重要的检疫性病害,为典型的种传病害,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可以附着在种子表面,也可以侵入种子内部组织,种子发芽后,病原菌随即侵染子叶和真叶。在田间情况下,病菌可随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植株病残体上存活2年以上。 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可通过组织自然孔口及伤口侵入,果实感病大多是在坐果后1-3周的幼果期。自然条件下,病原菌主要是通过带菌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此外,病原菌还可以借风、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传播;带菌砧木、污染的刀具和器皿及农事操作人员的手套、衣物及鞋子等可以造成该病原菌在田间的近距离传播。 细菌性果斑病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易暴发流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连作,种植过密,管理粗放,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块发病较重。 加强综合防治 避免再次侵染 细菌性果斑病苗期即可发病,防治难度大,为害重,一定要注意提前预防。 发病前加强预防 一是加强种子检疫,避免其大面积传播。 二是做好种子处理。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种子带菌率。常用处理方法包括50℃湿汤浸种30分钟,或用2%盐酸漂洗种子20分钟,或2%春雷霉素200倍浸种30分钟。 三是生物菌剂育苗。育苗期间,可在基质中添加生物菌剂,如加加旺激抗菌968菌剂等,增强苗子长势,提高抗病性,减少病害侵染几率。 发病初期合理应对 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定植时小心操作,避免产生伤口。最好采用滴灌,避免病菌随水传播。避免种植过密,植株徒长,合理整枝,提高抗病性。及时清除病株及疑似病株,深埋销毁,并拔除田间杂草,减少传播侵染机会。农事操作应尽量选择植株上露水已干时,减少人为传播。 二是及早喷药防治。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药剂以抗生素类和铜制剂为主。发病初期,可用3%中生菌素500倍混加松脂酸铜600倍液。发病较多时,可用20%噻唑锌500倍混加氯溴异氰尿酸1000倍等叶面喷施,隔3-5天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