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6-5-16 13: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南省西平县2015年中盐安徽红四方缓释肥在夏玉米应用试验报告
(河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西平县土肥利用管理站  河南  西平)
摘要  黄褐土土类、重壤土质地、种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保证肥料施用总量相同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与红四方缓释肥处理,探究测土配方施肥、红四方缓释肥在夏玉米一次性轻简化施肥可行性。
结果表明,红四方缓释肥、测土配方施肥肥效明显高于常规施肥。红四方缓释肥比常规施肥对照区亩增产80.3公斤,增幅11.93%;肥料利用率较常规施肥提高了11.33%;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对照区亩增产56.4公斤,增幅8.38%;肥料利用率较常规施肥提高了13.83%;生物统计分析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红四方缓释肥区亩增收128.59元,测土配方施肥区亩增收90.24元, 扣除肥料成本后,仍然表现出增产又增效。缓释肥有效地控制了氮肥的释放速度,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配比合理,增效显著,一次基施可基本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符合当前农业生产对轻简化栽培的要求。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而且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缓释肥;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夏玉米;肥效
1.试验目的
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土肥便函〔201515号“关于开展缓释肥等肥料田间试验示范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了解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公司生产的缓释肥在夏玉米一次轻简化施肥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应用范围和用法用量,评价产品对作物产量、品质、节本增收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基本依据,特安排此试验
2.试验方法与材料
2.1.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长12m、宽5 m,小区面积60 m260㎝等行距种植,每小区种植8行玉米,行间设排水沟,同时便于观测、采样。小区间行距1.2 m,走道1.2m。小区间、区组间设排水沟,沟宽40 cm,沟深20cm,防止窜水窜肥,试验地周围设2m以上保护行。除按方案要求的施肥外,其它农事操作力求一致,并进行了土壤采样测试、田间记载和考种测产。
处理1习惯施肥区(28-6-6复合肥50公斤/,N14.0P3.0K3.0)
处理2:测土配方区(25-6-9配方肥50公斤/, N12.5P3.0K4.5)
处理3:红四方缓释肥(29-5-6缓释肥50公斤, N14.5P2.5K3.0)
施用量50公斤/亩。除施肥不同外,每个小区无差别管理。
所有肥料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采用种肥同播方式施入,不再追肥。
2.2.供试作物及品种、供试肥料
试验作物为玉米,种子由河南省土肥站提供,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生产。品种为豫安3号。
红四方缓释肥,29-5-6配方,由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配方肥,25-6-9配方,由西平县土肥站指定配方,河南省洪鑫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常规施肥区,市面上购买江苏阿波罗肥料有限公司生产,配比为28-6-6。3.试验地点及基本情况本试验点位于西平县二郎乡祝王寨村南500m,土类为黄褐土,土种为深位粘化洪冲积黄褐土,质地重壤。前茬作物为冬小麦,亩产650公斤。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养分含量为:全氮1.06g/kg,有效磷23.5mg/kg,速效钾114mg/kg,有机质14.8g/kg,pH值5.5。4.试验时间试验时期为2015年6月9日至2015年9月25日。5.试验结果及分析5.1. 生育动态及抗性表现2015年6月9日播种,2015年9月25日收获,全生育期108天。病害主要是锈病,中后期发生,发生程度极为严重;有零星的大、小斑病、粒腐病发生,程度较轻;经防治,未造成大的危害损失。虫害主要为玉米螟、棉铃虫,各区抽雄、吐丝期均有发生,经1次药物防治,程度较轻,授粉良好,无秃尖。5.2. 气象因素影响及评价2015年6月9日至2015年9月25日累计日照时数567.1h,≥0℃积温2720℃,降水量306.0mm。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积温较常年偏低81℃,属正常。降水量偏少36.4mm,属正常。  生育期间气象因素影响及评价
时间
生育时期
气象因素影响及评价
5月中、下旬
小麦成熟后期
累计降雨7.4mm,较常年同期偏少11.6mm。
6月上旬
播种期
累计降雨8.0mm,较常年同期44.6 mm偏少36.6mm。平均气温24.9℃,与常年同期偏低0.4℃。日照时数38.2小时,较常年同期少41.8小时。
6月中、下旬
苗期
累计降雨121.6mm,较常年同期65.5mm偏多66.1mm。平均气温25.9℃,较常年同期偏低3.8℃。日照时数18.4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56.4小时。墒情充足、温度偏低,光照度差是此期特点。
7月上旬-下旬
拔节期、孕穗期
累计降雨58.6mm,较常年同期121.8 mm少53.8mm。平均气温26.4℃,较常年同期偏低0.6℃。日照时数108.2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24.6小时。有利于锈病、大小斑病的发生。
7月底-8月上旬
抽穗、散粉吐丝期
累计降雨0mm,较常年同期57.4mm少57.4mm。平均气温27.6℃,较常年同期偏低0.4℃。日照时数84.0小时,较常年同期少52.1小时。温度偏低,光照不足不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
8月中旬-9月上旬
灌浆期
累计降雨102.6mm,较常年同期多20.2 mm。平均气温25.1℃,较常年同期偏低0.9℃。日照时数152.9小时,较常年多21.2小时。墒情充足、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籽粒饱满度。
9月上旬-9月下旬
成熟期及收获期
累计降雨15.2mm,较常年同期少18.6 mm。平均气温21.9℃,与常年同期偏低1.4℃。日照时数114.7小时,较常年98.3偏多16.4小时。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增加粒重。
5.3. 试验结果 各处理产量结果见下表: (单位:公斤/亩、公斤)
重复Ⅰ
重复Ⅱ
重复Ⅲ
平均产量
亩增产
增幅
处理1
648.36
649.28
720.94
672.86
0.00
0.00
处理2
748.47
756.49
682.97
729.26
56.40
8.38%
处理3
775.83
778.52
705.34
753.23
80.37
11.94%
5.4. 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在种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保证肥料相同用量的基础上,通过调节氮磷钾不同比例及氮肥中缓释与速效的比例,对玉米产量均有一定影响。从结果上看,处理3>处理2>处理1,如图所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B7D.tmp.jpg
5.5. 方差分析
SUMMARY
观测数
求和
平均
方差
行 1
3
2018.58
672.8599
1734.283
行 2
3
2187.935
729.3117
1626.412
行 3
3
2259.687
753.229
1721.931
方差分析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10218.04
2
5109.02
3.015579
0.124031
5.143253
组内
10165.25
6
1694.209
总计
20383.29
8
处理间差异显著。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SUMMARY
观测数
求和
平均
方差
列 1
3
2172.661
724.2202
4503.234
列 2
3
2184.283
728.0945
4780.635
列 3
3
2109.257
703.0858
364.2237
方差分析
差异源
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1087.108
2
543.554
0.169014
0.848382
5.143253
组内
19296.19
6
3216.031
总计
20383.29
8
 
 
 
 
区组间差异不显著。5.6. 氮肥利用率评价N养分吸收量首先计算各个处理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计算公式如下:100kg经济产量N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N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N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
N养分吸收量
处理
籽粒
茎叶
100kg经济产量N养分吸收量(平均)kg
平均产量  kg/亩
平均N养分含量%
平均产量   kg/亩
平均N养分含量%
处理1
672.9
1.86
921.9
0.42
2.44
处理2
729.3
1.89
999.1
0.39
2.42
处理3
753.2
1.9
1031.9
0.39
2.43
氮肥利用率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常规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产量×无氮下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氮肥利用率=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  。               
各处理吸氮总量
平均
无氮区
1
12.06
12.08
13.41
12.52
8.22
2
14.15
14.30
12.91
13.78
8.22
3
14.74
14.79
13.40
14.31
8.22
氮肥利用率
主要作物品种
氮肥利用率平均值(%
标准差(%
处理1
30.68
4.26
处理2
44.51
4.67
处理3
42.01
4.18
5.7经济效益分析5.7.1.产量表现 每区实收,处理3以平均产量折753.3 kg最高,处理1产量平均折672.8kg最低,处理2以平均产量729.3kg居中,处理2、3分别比处理1增产56.4、80.37kg,增幅分别为8.38%、11.94%。5.7.2.施肥成本按我县肥料市场同期均价,处理1肥料成本为130元/亩,产投比8.28:1。处理2肥料成本为130元/亩,产投比8.98:1。处理3肥料成本为160元/亩,产投比7.53:1。产投比:处理2<处理1<处理3。5.7.3效益分析按我县今年玉米收购均价1.60元/kg计算,处理1、2、3亩产值分别为1076.58 元、1166.81元和1205.17元。扣除常规施肥肥料成本后,与处理1(CK)比,处理2、3净增值分别为90.24元和 98.59 元。就直接经济效益而言,可明显看出处理3>处理2>处理1。见下表:
处 理
 
处理1(CK)
处理2
处理3
实测亩产量(公斤/亩)
672.86
729.26
753.23
玉米价格(元/公斤)
1.6
1.6
1.6
亩产值(元/亩)
1076.58
1166.81
1205.17
施肥纯量(公斤/亩)
N14P3K3
N12.5P3K4.5
N14.5P2.5K3
施肥明细(公斤/亩)
28-6-6复合肥
50
0
0
25-6-9配方肥
0
50
0
29-5-6缓释肥
0
0
50
施肥成本(亩/元)
130
130
160
增产量(公斤/亩)
 
56.4
80.37
增产率(﹪)
 
8.38
11.94
增收(亩/元)
 
90.24
128.59
产投比
8.28:1
8.98:1
7.53:1
扣除肥料成本亩净增值
0
90.24
98.59
5.7.4.结果分析5.7.4.1.增产原因分析   处理1普通N一次性施入土壤后,前期养分过量,植物在短期内无法完全吸收,造成大量的养分蓄积在土壤中,容易下雨流失、渗入地下、或土壤固定,所以肥料平均利用率较低,而后期又缺乏养分。影响产量和品质,氮素利用效率低。缓释肥有效地控制了N养分的释放,实际上是把前期的不用养分节约拿到后期供应给植物,同时减少了淋失,微生物的分解和土壤固定,相当于一点一点不停地给植物喂肥。因此,肥效好。而测土配方肥料把氮磷钾比例调整到更加合理结构,养分间相互促进吸收,因此增效显著,肥料利用率高。5.7.4.2.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不同处理改善了夏玉米成产因素
试验
处理
株高(cm)
旗叶长(cm)
结实率(%)
穗数(个)
穗粒数(粒)
千粒重(g)
处理1
224.4
89.6
100
4944.7
558.9
286.5
处理2
225.7
90.4
100
5074.3
567.2
298.0
处理3
230.4
91.6
100
4963.2
597.5
298.8
  由上表可以看出,处理2、3与对照处理1相比,穗粒数分别增加8.3、38.6粒,千粒重分别增加11.5、12.3克。穗粒数、千粒重提高明显,说明施用缓释肥和配方施肥效果是显著的。6. 小结、讨论与建议6.1. 小结     试验表明,黄褐土土类、重壤质地、种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保证肥料施用量相同的基础上,施用缓释肥和配方肥效明显高于常规施肥。缓释肥有效地控制了氮素的释放速度,一次基施可基本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适合当前农业生产对轻简化栽培的要求。6.2. 讨论     控、缓释肥由于生产技术工序更为复杂,生产成本比普通肥料高,使其市场价格比普通肥料高出2倍以上,农业生产中的增产不增效是限制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农企对接,把测土配方精准优势和新型肥料的功能性优势集成起来,充分运用配方施肥项目通过田间肥效试验获取的技术参数,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最佳施肥量,合理推荐缓释肥施肥量,对玉米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发挥重要作用。6.3. 建议     近年来,玉米缓释肥在我省得到普及,种肥同播的比例也在逐渐加大,但是,由于厂家片面宣传肥料的缓释效果,在销售过程中只突出介绍肥料的长效性,而将这一新型肥料施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意无意地回避掉了。如水分、温度条件对肥料的影响,还有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种肥隔离”等,未能及时全面地告知消费者。技术推广部门应做好缓释肥的试验示范,通过试验示范以点带面,让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缓释肥的使用效果,提高农民对缓释肥的正确认知和对科学施肥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扩大应用区域。肥料生产企业应主动加强与技术推广单位合作,利用配方施肥项目试验、示范成果,进一步改进技术参数,优化肥料配方,让更多的农民买的起、用的起。                                                                                  2015年10月20日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