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一季稻施用红四方控失肥田间肥效试验总结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2345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6-5-16 13: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季稻施用红四方控失肥田间肥效试验总结
胡冬华  孔金光
(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衡东县土壤肥料管理站  湖南 衡东)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开展控失肥等肥料田间试验示范工作的通知》(农技土肥水便函〔2015〕15号)要求,为了解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控失肥田间施用效果,探索应用范围和用法用量,评价产品对作物产量、节本增收的影响,为申请肥料登记和推广应用做准备。2015年4-8月,我省在衡东县杨桥镇湖田村中稻上应用红四方控失肥进行了肥效试验,现就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2015年试验田安排在衡东县杨桥镇湖田村6组,东经112.9217,北纬27.1596,面积3.2亩。供试土壤为潴育型红黄泥,土壤有机质39.5g/㎏,碱解氮202mg/㎏,有效磷17.3mg/㎏,速效钾98mg/㎏,pH值5.7。
1.2供试作物及品种 一季稻、准两优199。
1.3供试肥料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2%(22-8-12)控失肥。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3 m2。小区间设置隔离行,小区外设置保护行,各小区准确标识。各小区做土埂覆盖塑料薄膜隔开,单灌单排。“习惯施肥”按当地施肥量和施用方法进行,除施肥不同外,每个小区无差别管理。具体试验处理如下:
处理1:习惯施肥;
处理2:施用控失肥;
处理3:施用与控失肥相同普通的普通复合(混)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与控失肥相同。
各处理施肥品种、用量、方法见表1。
表1 各处理施肥品种、用量、方法
试验处理
基  肥
返青分蘖期追肥
肥料 品种
用量
肥料品种
用量
(kg/亩)
(kg/亩)
处理 1
习惯施肥
祥云复合肥
40
12
(20-8-12)
处理2
控失肥
红四方控失肥
35
46%尿素
10
(22-8-12)
处理3
普通肥
红四方复合肥
(22-8-12)
35
46%尿素
10
1.5田间管理与观察记录
1.5.1田间管理 各小区的施肥、中耕除草、病虫防治、灌排水等农艺措施按当地常规方法在同等条件下同一天完成。4月12日播种,露天水育秧;5月12日分小区、施基肥,5月14日划行人工移栽,株行距为16.5cm×26.5cm,亩1.5万蔸,平均叶龄7.0叶,每蔸插1粒谷秧,秧苗带3个分蘖。
5月20日施追肥,结合施追肥用除草剂除草1次;6月6日、7月8日、7月26日施农药防治病虫害。水分管理按习惯方式进行。
1.5.2生育期、分蘖数、叶片(龄)数记录
每个处理在小区距边行2行定1点,连续取10蔸,插秧时数记基本苗和标记主茎叶龄。返青后,隔3~5天,连续记录总蘖的增减和主茎叶龄。同时记录生育期。
1.6 测产与收割
8月21日,各小区按5点取样法,调查有效穗,取植株样品,进行室内考种。8月26日,分小区收割脱粒。稻谷单晒扬净,记录各小区产量。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试验各处理生育期记载见表2.
表2 水稻生育期记载(月.日)
试验
处理
育秧期
插秧期
缓苗期
分蘖期
拔节期
抽穗期
成熟期
处理1
4.12
5.14
5.17
5.22
6.26
7.24
8.25
处理2
4.12
5.14
5.17
5.21
6.26
7.23
8.25
处理3
4.12
5.14
5.17
5.22
6.25
7.23
8.24
从表2可以看出,施用控失肥处理2,与习惯施肥处理1相比,水稻缓苗期、拔节期、成熟期无差异,分蘖期、抽穗期提早1天。与施用普通复合肥处理3相比,水稻缓苗期、抽穗期无差异,分蘖期提早1天,拔节期、成熟期推迟1天。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茎蘖动态和叶片数的影响
移栽后,各处理定点调查的茎蘖动态、叶龄记载见表3、表4。
从表3可以看出,从分蘖期到分蘖盛期,控失肥处理2分蘖速度快于习惯施肥处理1和普通复合肥处理3;最高总茎蘖数控失肥处理2为32.4万株/亩,比习惯施肥处理1多1.6万株/亩,比普通复合肥处理3多2.7万株/亩。
   从表4可以看出,控失肥处理2总叶片数与习惯施肥处理1无差异,比普通复合肥处理3多0.3叶。
表3  茎蘖动态记载(月.日  万株/亩)
日期
处理
5.15
基蘖苗
5.21
5.27
5.31
6.3
6.9
6.15
6.21
6.29
7.5
7.10
7.18
7.22
有效穗
处理1
6.0
6.3
6.8
9.6
14.4
17.4
23.0
31.1
30.8
30.2
27.8
19.7
15.5
处理2
6.2
6.5
6.8
10.1
15.8
18.8
22.1
30.6
32.4
31.4
28.7
20.0
15.7
处理3
5.9
6.3
6.4
9.4
13.9
17.5
21.8
29.3
29.7
26.7
22.8
17.0
15.4
表4  叶龄数记载(月.日)
日期
处理
5.15
基蘖苗
5.21
5.27
5.31
6.3
6.9
6.15
6.21
6.29
7.5
7.10
7.18
处理1
7.0
7.6
8.4
9.3
10.1
10.6
11.4
12.7
13.5
14.0
14.8
15.5
处理2
7.0
7.9
8.4
9.2
9.9
10.6
11.3
12.5
13.4
13.8
14.5
15.5
处理3
7.0
7.8
8.2
8.9
9.7
10.2
11.0
12.2
13.0
13.7
14.2
15.2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各小区按5点取样法,调查有效穗,取植株样品,进行室内考种,各处理平均考种结果见表5。考种结果表明,控失肥处理2株高、穗长、剑叶长等高于习惯施肥处理1和普通复合肥处理3。控失肥处理2理论产量最高,产量因素方面,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优于习惯施肥处理1和普通复合肥处理3,亩有效穗比习惯施肥处理1和普通复合肥处理3略少。
表5 水稻生物学性状及产量因素记载表
试验
株高
穗 长
剑叶长
穗粒数
结实率
亩有效穗
千粒重
理论产量
处理
(cm)
(cm)
(cm)
(粒)
(%)
(万)
(g)
(kg/亩)
处理1
104.5
27.0
34.5
172.8
86.4
15.4
31.7
728.8
处理2
105.6
27.1
36.3
181.0
87.2
15.2
31.9
764.0
处理3
104.9
26.3
35.7
171.0
87.1
15.3
31.6
720.1
   2.4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8月26日,分小区收割脱粒,稻谷单晒扬净,各小区产量见表7。控失肥处理2产量最高,平均为654.7kg/亩,习惯施肥处理1平均产量为619.3kg/亩,普通复合肥处理3平均产量为615.3kg/亩。对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8。处理间F=13.46,处理间差异显著。对各处理采用最小显著极差(LSR-SSR)进行多重比较,处理2与处理1和处理3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7  小区产量表
试验
小区面积(m2)
小区产量(kg)
处理
重复1
重复2
重复3
平均值
亩产
处理1
33.3
30.7
31.3
30.9
31.0
619.3
处理2
33.3
32.6
32.5
33.1
32.7
654.7
处理3
33.3
30.1
31.7
30.5
30.8
615.3
   
表8  产量方差分析
1 方差分析:
(F<F0.05-无差异,F0.05<F<F0.01-有显著差异,F>F0.01-有极显著差异)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F0.05
F0.01
处理间
2
7.029
3.514
13.46
6.944
18
重复间
2
0.736
0.368
1.409
6.944
18
误  差
4
1.044
0.261
总变异
8
8.809
2 多重比较:
比较方法:
最小显著极差法(LSR-SSR)
误差自由度:
4
均数样本容量:
3
均数标准误:
0.391
序号
处理名称
平均值
显著水准(凡具有一个相同字母的处理表示无差异)
比较标准
测验极差的平均数个数(P)
5%
1%
5%
1%
SSR
LSR
SSR
LSR
1
处理-02
32.733
a
A
2
3.93
1.159
6.51
1.921
2
处理-01
30.967
b
A
3
4.01
1.183
6.8
2.006
3
处理-03
30.767
b
A
4
2.5不同处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根据试验平均产量,稻谷按2.7元/㎏;肥料按市场零售价控失肥3.6元/㎏、42%、40%普通复合肥2.4元/㎏,尿素2.0元/㎏计算,各处理产值、肥料成本和经济效益比较结果见表9。
结果表明,控失肥处理2与习惯施肥处理1比较,增产5.7%,增收95.4元/亩,产投比为3.7;与普通施肥处理3比较,增产6.4%,增收106.2元/亩,产投比为2.5。
表9 不同处理经济效益比较
处理
  产量
产值
肥料
与处理1比较
与处理3比较
成本
(kg/亩)
(元/亩)
(元/亩)
产投比
增收
增产
产投比
增收
增产
(元/亩)
(%)
(元/亩)
(%)
处理1
619.3
1672.2
120
处理3
615.3
1661.4
104
处理2
654.7
1767.6
146
3.7
95.4
5.7
2.5
106.2
6.4
3试验小结
3.1一季稻施用红四方控失肥能促进水稻分蘖,改善水稻生物学性状和产量因素
试验结果表明,控失肥处理2分蘖速度快,总茎蘖数多;株高、穗长、剑叶长都高于习惯施肥处理1和普通复合肥处理3。产量因素方面,与习惯施肥处理1和和普通复合肥处理3相比,穗粒数分别多8.2粒/穗、10.0粒/穗,结实率分别高0.8、0.1个百分点,千粒重分别多0.2g、0.3g。
3.2施用红四方控失肥增产显著
试验结果表明,控失肥处理2产量最高,为654.7kg/亩,比习惯施肥处理1增产5.7%,比普通复合肥处理3增产6.4%,经方差分析,增产都达到显著水平,增产效果明显。
3.3施用红四方控失肥经济效益好
试验结果表明,控失肥处理2与习惯施肥处理1比较,产投比为3.7,增加纯收入69.4元/亩;与普通复合肥处理3比较,产投比为2.5,增加纯收入64.2元/亩。施用控失肥处理产投比较高,经济效益好。
综上所述,在我省衡东县,一季稻施用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2%(22-8-12)控失肥能促进水稻分蘖,改善水稻生物学性状和产量因素,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好,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2015年11月28日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