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农场主的收支账单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568 | 回复数:0

农中仁者 发表于: 2016-5-23 12: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谢艳华是商水县化河乡高老村农民。2012年9月,她以每亩1000元的租金流转本村土地568亩。“过去地里种的都是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一年加起来每亩收入也就2000元左右。除去农资投入、土地租金等之后,所剩寥寥无几。”她说。后来,她通过观察发现,本地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农户不多,大面积成规模种植的更是凤毛麟角。同时,她还注意到,化河乡以南的固墙乡、胡吉乡和上蔡县崇礼乡的菜贩们经常结队去周口拉菜。如果依托自己的农场紧邻S213省道的区位优势和场商对接的价格优势,去发展蔬菜种植,一定会创出一片“艳阳天”。在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引导下,2014年10月,她退出部分土地,留下350亩,建成冬暖式大棚8座。为解决技术不足问题,她从扶沟以每月5000元的薪金聘请了一名技术员,常年进行技术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她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通过对土壤、水质、气温等因素的调控,采取收、耕、播有序循环,解决了黄瓜等蔬菜因重茬而导致减产的技术难题。同时,也促使日光大棚内的蔬菜生长周期大为缩短,产品得以提前上市。

“现在种地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了,只埋头耕地、不抬头看路的做法不行了。要去市场多转悠,多观察老百姓的菜篮子,看人们喜欢什么,我们才能去种什么,产品才会有销路。并且,还要调节好时段,错峰上市,才能卖个好价钱。”谢艳华说。她虽然种菜时间不算很长,但对种什么菜、选择什么品种,却有着自己的“小九九”,这源于她对市场的走访调查。为了把准市场的脉搏,她多次到扶沟、山东寿光等地实地考察,请教专家,结合自己的实际,因时、因市、因季种植适销对路的菜品。她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非常重视健康。一些蔬菜,像品质较好的西蓝花、绿笋等销量很大,特别是大棚西瓜、甜瓜,消费者格外青睐。事实正是如此,她的大棚西瓜、多茬蔬菜都收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经济效益。同样是一亩地,种珍珠西红柿,一年两茬,每茬亩产8000斤左右,每斤卖2元钱以上,两茬算下来收入就可达3万元左右。

眼下已近春节,每天来她这里批发蔬菜的商贩络绎不绝,甚是热闹。谢艳华领着工人忙着给客户挑菜、过称、数钱,一刻也停不下来。

尝到甜头的谢艳华已经决定,将退出的土地再租回来,准备扩建5个冬暖大棚。“到时候,我的收入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爽朗的笑声,灿烂的笑容,透露着谢艳华对现实生活的自豪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