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4923 | 回复数:1
一、作物所需的“第一养分”是什么元素? 绝大部分人认为是“N”、“P”或“K”! 错!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碳”排在第一位。 人们普遍认为最大量元素是氮,而不注意“植物营养之桶”存在最宽的“短板”——碳。 多年来肥料界呼吁“均衡施肥”以修补各种营养“短板”,而不注意最宽的“碳短板”。 二、碳的两种来源何处? 1、主要由叶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组成农作物的内部组织和能量来源。 2、植物的根部也由土壤中的有机质直接吸收溶解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碳元素,输入植物内部经电化学反应形成植物的内部组织和能量来源,主要是纤维素、木质素、糖分、蛋白质、氨基酸等等。 三、碳肥通过几种途径被吸收? 1、空气中的无机态CO2,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2、有机碳,通过氨基酸、腐植酸、黄腐酸、葡萄糖、蛋白质等物质中吸收。 3、额外补充有机碳。它可以很好的弥补光照不全或作物因某种原因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则,而且见效更快,同时是微生物最直接的食品来源。 四、作物为啥会缺碳? 1、白天CO2浓度不够(约0.03%),远远达不到光合作用所需的最佳浓度(约0.1%)。导致“碳饥饿”。 2、夜间和阴雨天,作物几乎没有光合作用。 3、土地贫瘠,缺乏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机水溶碳源。 五、作物缺“碳”会怎样? 1、早衰; 2、根系衰弱; 3、黄叶病或失绿症; 4、作物亚健康; 5、防病抗逆机能低:作物失去自身正常状态下具备的对逆境的抵御机能,抗寒、抗旱、抗涝、抗病虫害功能低,易造成严重失收。 六、有机碳肥从何而来? 根据原料及加工技术的特点,有机碳肥的生产技术大致有三类: 1.以发酵工业废液(酒精、味精、酵母)和生物质(蔗渣、秸秆)为原料,通过降解废液提高有机碳产物活性,对蔗渣则采取以厌氧为主的少翻堆技术,减少氧化导致二氧化碳损失,同时促进有机物分子降解为小分子提高其活性。 一般的发酵技术以有机质中氮磷钾等养分元素的有效化为主要目标,而碳营养的有效化则未受关注。因此,往往过度进行好氧发酵,通过二氧化碳途径损失大量有机碳。从有机碳的有效化考虑,应采取适当厌氧措施,使有机质分解至小分子阶段即停止,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是基于有机碳的既节能又高效的低碳发酵新技术。 时科碳基肥系列SEEK碳基肥系列采用优质竹制生物炭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竹制生物炭选用3年生高山孟宗竹,在缺氧的情况下,经500-600℃高温热解产生的一类难熔的、稳定的、高度芳香化的、富含碳素的固态物质。竹制生物炭富含75%-95%(wt)的碳,其次是灰分,包括钾、镁、钙、硅、锰、锌等金属的氧化物和少量挥发分。2.有机肥生产的主流技术是发酵,而[url=]西北农业大学[/url]刘存寿研发成功的高效化学降解新技术,可保留大量的有机碳而避免了二氧化碳损失。该技术使大分子有机物在4小时内90%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碳,开拓了一条快速[url=]化工工艺[/url]生产高效水溶性碳的新途径。该成果已经产业化。 3.以褐煤为原料,通过加碱反应生成腐植酸。产品的水溶性高、生理活性高,在全国各地应用效果明显。 七、如何应用? 用于有机无机复肥中可改善碳氮比以提高肥效; 用于尿素、磷铵等化肥中可大幅提高其利用率,成为增值化肥产品; 此外还可作为控释材料生产包膜及非包膜(混合)控释肥。有机碳控释材料具有多种控释效果。除具有一般的物理控释功能外,还有高聚物材料不具备的化学络合功能和生理(促长)功能。多肽、腐植酸添加剂即属此类,用于研制控释肥效果均很明显。 现平衡施肥的配方设计中,最受关注的是氮、磷、钾,碳营养与其他元素的平衡却没有考虑。碳是唯一靠天吃饭的营养元素,在此情况下虽然获增产,其实仍隐藏着短板的制约,平衡施肥的实际效果因而大打折扣。如能把碳营养考虑在内,配方设计的水平将有明显提高,配方施肥的巨大潜力将进一步发挥出来。 目前复合肥的中大微量元素配方中,也同样存在着“碳缺位”的问题。虽然有机-无机复合肥和氨基酸腐植酸的等固体、液体肥中,存在有机质成分,却是附属于氮肥中(例如氨基酸)。 养分平衡的设计中,碳营养及碳平衡的位置仍不明确。其中,有机质不一定是可被作物吸收的有机碳营养;而可被吸收的氨基酸,在平衡施肥中仅是作为氮元素来考虑。重要的碳被忽略了,这一忽略源于有机碳概念的缺失,因而在有机营养物中见氮不见碳。 时科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驻山东办事处 地址:潍坊市玄武街与新华路交汇处西北角嘉年华广场302室 联系人:魏经理 电话:0536-8793700 18930596062 15763609990 时科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部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虹梅南路3509弄298号A7栋 电话:021-52962258/52962268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993-7600 |
有机肥合理使用的方法 据了解,我国农牧业的有机废弃物产生量年均增长1.03%,废弃物中的氮素折纯达到了2400余万吨,这些都是有机肥生产的宝贵资源。在可持续农业中, 合理施用有机肥可以实现高产优质,并且保证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发展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使用得到了许多地区的推崇,以这种方式达到增产增收和培肥土壤的双赢结果。有机肥含有多种养分,并且其中有各种大量和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活性物质,长期施用有机肥能使土壤的有机质得到提高,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达到改土的作用。但有机肥较为缓释,一些有机成分需要经过微生物的分解才能转化为作物可吸收的状态。 以畜禽粪尿类有机肥来说,这类有机肥目前数量很大,随着畜产品生产的快速发展而增长极快。如果重视不够,不花大力气去抓紧对畜禽粪便的科学施用,其后果将是严重的。那不仅使蔬菜果树以及烟叶、茶叶、马铃薯等众多经济作物失去一类价廉物美的肥料资源,而且影响到它们的产量和品质,还将造成农业居民区环境恶化,不利于新农村的文明建设。因此,首当其冲地要在经济类作物生产中充分而合理地施用粪尿类养分资源,进而把它们推向大田粮食作物生产中。另外,粪尿类有机肥的主要特点是碳氮比比较窄,一般C/N比值在6~10之间;而一株成熟而风干的玉米秸秆的C/N比为80∶1。由此可见,大量施用粪尿类有机肥可以部分替代化学肥料对作物的氮磷养分供给,完全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但是,大量施用粪尿类有机肥对于土壤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有机质的循环与更新,而对于土壤有机质的提高则没有贡献。因此,粪尿类有机肥应主要用在新菜地、新果园等,而对于老菜地土壤来说,大量长期施用,还会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差等问题。因此,在现代集约型经济作物栽培体系中,粪尿类有机肥的科学施用要注意: 1 不能施用生粪,必须腐熟和经过堆制转化。要将大量分散的原生粪尿堆制成合格的有机肥,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劳动力。在当前农村壮劳力很缺乏的条件下,人们可随处见到生粪起出后,数月甚至半年堆积在路边与村头,任其日晒雨淋,造成粪尿类肥料的氨气挥发和氮钾养分的流失和虫卵病菌传播的严重现象。等到了生产用肥的时候,就直接上到地里。这种现象应该改变。 2 适量施用的原则。控制粪肥用量的做法,在欧盟国家已经提出了控量施用的规定。以英国为例,将施用量定在170公斤(氮)/公顷之内。然而,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蔬菜和果园生产中,每亩粪肥的施用量平均达到2吨以上,有的菜地还达10吨,这样盲目而普遍超高的粪肥施用量,造成了菜地养分富集和水体污染的形势。由于粪肥富含有机氮其分解的最终产物也是硝酸盐,同样对水体和环境可能产生污染,粪肥还可能有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因此,我国在高投入集约化经济作物生产中,也应该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同时规范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量。提倡在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时,二者适宜的供氮量比例以各占一半为佳。 对于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作物的施肥原则,在养殖业日趋发达的今天,尤其要注意粪肥的控量施用,这是科学合理的。应该将超量产出的粪肥向粮食生产的大田施用,那将有利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减少部分农田的有害气体排放。 3 粪肥的制作除了发酵转化以外,还要调节碳氮比,添加秸秆的成分,加宽碳氮比,提高粪肥的改土功能。 有机肥只有合理施用才能达到可持续,片面的施肥观念并不利于生产的优质与安全。 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有机肥分会秘书处 编辑整理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