萄灰霉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特别是在设施种植中。灰霉病危害花穗和果实,有时也危害叶片和新梢。 花穗多在开花前发病,花序受害初期似被热水烫状,呈暗褐色,病组织软腐,表面密生灰色霉层,被害花序萎蔫,幼果极易脱落; 果梗感病后呈黑褐色,有时病斑上产生黑色块状的菌核;果实在近成熟期感病,先产生淡褐色凹陷病斑,很快蔓延全果,使果实腐烂;发病严重时新梢叶片也能感病,产生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病斑有时出现不规则轮纹;贮藏期如受病菌侵染,浆果变色、腐烂,有时在果梗表面产生黑色菌核。 灰霉病在幼果上侵蚀表现 成熟期侵蚀穗轴及果实表现 1、葡萄灰霉病传播途径: 遇雨或湿度大时萌发,借气流传播,侵染花穗,病斑上又可形成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并引起浆果发病。 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8℃,相对湿度94%。通风不良,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偏施氮肥,葡萄易发病。 品种问抗病性差异很大。一年中有2次发病期,第1次在开花前后,此时温度低,空气湿度大,造成花序大量被害; 第2次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如遇连雨天,引起裂果,病菌从伤口侵入,导致果粒大量腐烂。该病的发病温度为5—31℃,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0~23℃,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达90%以上时发病严重。 在春季多雨,气温20℃左右,空气湿度超过95%达3天以上的年份均易流行灰霉病。此外,管理措施不当,如枝蔓过多,氮肥过多或缺乏,管理粗放等,都可引起灰霉病的发生。葡萄在贮藏期间也易发生此病。 2、葡萄灰霉病防治措施: 1. 细致修剪,剪净病枝蔓、病果穗及病卷须、彻底清除于室(棚)外烧毁或深埋。以清除病原。 2. 清扫落叶,并结合施肥,把落叶和表层土壤与肥料掺混深埋于施肥沟内。 3. 选用无滴消雾膜做设施的外覆盖材料,设施内地面全面积地膜覆盖,降低室(棚)内湿度,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减少侵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树势,提高抗性;阻挡土壤中的残留病菌向空气中散发,降低发病率。 4. 注意调节室(棚)内温湿度,白天使室内温度维持在32—35℃,空气湿度控制在75%左右,夜晚室(棚)内温度维持在10—15℃,空气湿度控制在85%以下,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减缓病菌生长,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5. 夏季不要撤掉棚膜,(可开大顶风口与底风口),以便防止病菌借雨水传播,诱发枝蔓、叶片发病。 6. 合理施肥。施腐熟农家肥为主的基肥。在葡萄果实生长期增施磷钾肥,补施硼锌等微肥。防治偏施氮肥,植株过密而徒长,影响通风透光,降低抗性。 7. 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对果穗的危害。 8. 化学防治:前期以预防为主,主要喷施保护性的杀菌剂,如福美双、腐霉利、异菌脲等;若发病,可选择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嘧霉胺、抑霉唑等内吸性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