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3921 | 回复数:0
苹果银叶病的特点及防治近几天在安徽的砀山、濉溪、萧县等地讲课,果农问及最多的问题是果树银叶病、梨炭疽病,梨树、桃树黄叶死亡等成为果农最为挠心的问题,现将首位的银叶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银叶病的寄主有梨、桃、杏、李、樱桃、枣、醋栗和杨、柳等果树林木。主要 侵染部位是果树叶片、枝条等。所以防治就要从目前清除果园及周边上述寄主的银叶病死树、死枝及病残体开始并烧毁,以消减越冬病源。 银叶病症状:最明显的外部症状病叶变银白色。叶片初时呈铅色,后变银白色。夏天病叶出现褐色斑点,病叶不如正常叶片大,脆,叶绿素减少。病树枝、干的木质部变浅褐色,随着病情发展,病部色泽加深,病组织干燥,闻之有腥味,用手轻搓,叶表皮极易分离。秋季症状明显,病叶表皮部分破裂,叶肉裸露变为褐色,致病斑呈现褐色,长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破裂穿孔。这种症状最初出现于某一些枝上,最后扩展到其他枝条上,将染病枝条剥开,基部的木质部变为褐色条纹,严重时,根部腐朽,2~3年后全株死亡。在阴雨连绵的气候条件下,腐朽木上长出紫褐色木耳状物,数层重叠如瓦状;干燥时变为灰,背面有细线状横纹。 越冬和越夏:春天,树体富含碳水化合物,容易感病,修剪后不保护伤口,木质部裸露,如遇降雨,担孢子飞散,最易诱发本病。7~8月,树体内碳水化合物减少,树体抗性增强。(然而在我们山东和河北、辽宁等地,春天干旱的果园,修剪后的大伤口经过数月后,表面已有许多杂菌腐生,干扰银叶病菌的侵染,所以这些地区无银叶病)。我国江淮流域、黄河故道的情况有所不同,4~5月雨水多,病菌能乘虚侵入没有保护的伤口,由于环境条件和树体条件均适合银叶病菌的侵染,所以本病发生多。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死树、死枝或残留于地面的根头形成子实体。它产生无数担孢子,从伤口侵染苹果树。春、秋雨水频繁湿度高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子实体在春夏之间多雨时形成,当气温达10.2~15℃,连续2天降雨7.1~10.3mm,新的子实体就会出现,是初侵染源。在安徽、江苏、河南等一带的果园,新子实体出现于4月5日至6月15日,依降雨情况而异。子实体散发的担孢子,藉气流传播落在苹果树的伤口上,遇潮湿环境,担孢子萌发侵入苹果树枝、干木质部的输导系统,上下蔓延。病菌侵入寄主后,需要很长时间(约90天)才发病。在9月至11月份,病菌又形成新的、第二次的子实体,又进行侵染。 防治措施:苹果树萌芽前清除果园银叶病死树、死枝并烧毁,以消减越冬病源,减少以后病菌侵染的机会,春天检查果园附近的杨树桩和柳树的树干,如发现病菌子实体,用刀削除并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消毒。冬天修剪后,烧毁剪下的枝条,不要留在果园或作房前屋后自留地的篱笆用;伤口保护是防治本病重要措施,冬天修剪后,可用硫菌灵(托布津)涂剂涂布防止感染;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活性腐植酸套餐肥。对低洼积水地注意及时排水,改良土壤,以增强树势,使植株生长旺盛,提高抗性;生物防治:利用青霉菌抑制银叶病菌菌落的生长;用蒜泥防治:在每年的5~7月份,选择红皮大蒜,去皮,在器皿中捣烂成泥。用钻从患银叶病的苹果树主干基部开始向上每隔15cm~20cm打5~6个孔,深度以穿过髓部为宜。把蒜泥塞入孔内,将孔洞塞满,但不要超出形成层,以防烧烂树皮,然后用泥土封口,再用塑料条把孔口包紧。采用此法治疗苹果中前期银叶病,治愈率可达90%以上;药剂防治:把病树的枝、干作成小孔,将8-羟基喹啉硫酸盐丸剂塞进去,病树吸收后逐渐痊愈。若发现伤口,及时消毒并涂涂抹剂,防止病菌侵入。常用涂抹剂有:波尔多浆、松香桐油合剂等。 高级农化讲师 李耐泉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