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11076 | 回复数:0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都不愿意种地了,他们更多的选择了外出打工。很多人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是粮食价格低、补贴少、种地太辛苦等因素,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的现象,很多人都没有看到背后的真相。 其实背后的真正原因是: 总结下来就是: 1、亩均成本高,土地不集中。 一亩、两亩不挣钱,规模成型才有赚。 目前中国,农村有7亿多人,公布的农村耕地有20.25亿亩,农村人均有两亩多地,有的还不到两亩,就仅够吃饭。 一亩田,种水稻,亩产千斤每斤以一元算,是1000元一般计算,一个农民一年的自用粮是800斤(除自食外,还要喂鸡、鸭等),可出售200斤,赚200元。但是种一亩田的成本,如种子、水费、化肥、农药等的成本大体是400元,不够,就还要加上一季越冬作物,如油菜,净收入大体是三、四百元,再用这个钱去贴补水稻投入,最多还有点盐巴酱油钱。所以,只有一亩地时,两季的产出,仅能养命,要想再有其他支出,就没钱了。这一亩多地,只能算口粮田。 如果再增加一亩田,一亩地全部用于出售,扣除几百元的成本投入,净收入就有了七八百元。再增加的田,可以称为商品粮田,越多收入越好。 2、农村多余劳动力城市化有难度。 农民工转向城市人较艰难,摆脱不了回农村的结局,而土地是他们最后的保障,土地集中化难。 农村多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但是就像被称为农民工一样,摆脱不了农民的身份,城市生活消费高,即使是比农村赚的多,所剩也不足以支付其在城市扎根落叶(即使不少城市出台零门槛),仍然是农民,农村仍然是他们最后的归属,而土地是他们的保障,去城里打工也不会使他们推出耕地。 3、风险大,保险机制不健全。 农业保险太薄弱,保障机制不健全。 今年夏季我国多数地区遭遇百年洪水,南方地区受灾严重、面积广,虽然政府对农户有补贴,但是相对于损失还是太少了,也有不少农户反映他们有办理保险,但是农业类保险相比其他类型还是太过薄弱。
农民越来越不愿意种地,土地不集中、多余劳动力城市化难、种地保险机制不健全占很大一部分原因,那农民就真的没有出路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通过土地流转或者托管达到土地集成工作,地自然有人种了,甚至抢着种,同时外出务工人员也不用丢掉自己的养老保障地,这是目前各方都顾及倒得 最好的方法。 当然,中国农村耕地谁来种、到底怎样的组合方式来种是长久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这些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