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谈白粉病不再怕,杀菌剂芬秀帮助解决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2136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7-1-11 18: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大田到大棚,从菜园到果园,很多种作物上都会发生白粉病。一般来说,不同植物上的白粉病病菌也不相同。大多数白粉病病菌只能侵染一种和几种寄主植物,只有少数白粉病病菌能够侵染多种寄主植物。而且,白粉病病菌很容易产生抗性,这也导致有些作物上的白粉病很难防治,用什么杀菌剂都不见效果,很是让农民头疼。
1 症状
白粉病病菌的分生孢子特别发达,且大多数分布在被侵染部位的表皮外面,在温湿度和营养条件合适的时候,分生孢子和菌丝萌发形成芽管侵入进寄主表皮细胞之间,形成吸器吸收寄主细胞的营养。也就是说,白粉病病菌在寄主植物的表皮层内外分布最多,在被害部位的深层病菌数量很少。白粉病病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寄生能力很强,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萌发以后不必借道伤口,可以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进寄主器官的表皮。在叶片的背面气孔数量更多,所以,白粉病病菌在叶片背面侵入的几率更高。
2 发生条件
白粉病在形成分生孢子的时候,需要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萌发的时候则需要较低的相对湿度。比如,葡萄白粉病形成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是28~30℃,最适相对湿度在85%以上;萌发最适温度是25~28℃,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在50~80%之间;强光照也不利于病菌的生长。所以,雨后转晴或昼夜温差较大的闷热天气特别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由于白粉病病菌是直接或借道气孔皮孔侵入寄主植物器官表皮的,因此,寄主植物的器官表皮性状会直接影响到病害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见光少、氮素营养大、生长速度快的植株,器官表皮薄嫩,白粉病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就高。
栽培模式对白粉病的影响往往很明显,避雨栽培的葡萄、温室或大棚栽培的蔬菜,尤其是栽植密度或修剪不合理造成的枝叶郁闭,光照弱、通风差、空气相对湿度偏大但叶面和果面上很少有水膜或水滴产生。这些栽植模式的蔬菜或葡萄的白粉病也相对更容易发生。
3、化学防治:专家推荐使用芬秀白粉病专用。是一种氨基酸类内吸性杀菌剂,有效成分为甘氨酸取代衍生物,杀菌机理是凝固病菌蛋白质,破坏病菌细胞膜,抑制病菌呼吸,使病菌酶系统变性,从而杀死病菌、对真菌、细菌、病毒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农资信息 forum   
使用方法:前期预防及病害初期,A瓶兑水稀释700-1000倍液均匀喷雾;作物病害严重时,A+B兑水20-30kg均匀喷雾,间隔5-7天,连用2-3次。更多详情可咨询:深圳市美尔森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营叶面肥、土壤调理剂、线虫治理剂、杀菌剂、水溶肥、杀虫剂等产品,公司秉承“品质精益求精 服务全心全意”的经营理念竭诚为务.   400-8526780 QQ在线:2477632388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