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未来农药市场的爆发点 [复制链接]

二维码
农中仁者 发表于: 2017-7-14 15: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些年,中国自主创制杀菌剂推广面积逐年增大。今年4月,安徽省小麦赤霉病防治现场观摩会在凤台召开,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良好防效得到种植大户认可。

2017年,全球农药市场经过近两年的筑底修整,逐渐呈现回暖态势。而在刚刚过去的农资“严冬”中,杀菌剂市场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全球来看,杀菌剂行业呈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快速发展趋势。与除草剂和杀虫剂相比,杀菌剂研发速度非常之快。创新化合物频现带动了产品更新换代,专利化合物到期提升了市场附价值。在此环境下,中国自主创新产品开始“叫好也叫座”,一批自主创制农药成为市场“颠覆者”,造就了“小产品、小市场、大销量、大口碑”,形成了领头羊效应。国内自主创制杀菌剂正在重点难点作物病害防控中发挥着“中国智造”农药的关键作用,为民族农药创制树立了标杆。中国杀菌剂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1~5月中国累计生产化学农药1549732吨,同比下调3.7%;而杀菌剂累计生产99674吨,同比上调17.5%,成为增长最快的一大类产品。综合看来,近些年杀菌剂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国内外企业纷纷布局这一市场,未来杀菌剂或将成为农药市场爆发点。

创新驱动市场前景可期
全球来看,杀菌剂行业呈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快速发展趋势。与除草剂和杀虫剂相比,杀菌剂研发速度非常之快。有数据显示,近十年中全球共开发杀菌剂超过60个。伴随一些大单品的问世,杀菌剂市场不断更新换代,出现了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等独具特色、作用机理和抗性机理不同的产品类型,丰富了市场组成。

这些里程碑式的杀菌剂新类型的出现也诞生了一批推广面积极大的产品。其中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代表品种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三唑类杀菌剂代表性品种有戊唑醇、丙环唑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代表性品种有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代表品种有啶酰菌胺、氟唑菌酰胺、联苯吡菌胺等。

北京华通纵横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杨益军认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近些年杀菌剂市场最为夺目的主角。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可以称得上是杀菌剂市场“黑马”,后劲十足。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通过啶酰菌胺、氟唑菌酰胺和联苯吡菌胺等产品推广获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和市场占有率。为了丰富杀菌剂产品线,各大跨国公司纷纷跟进,推出同一作用类型杀菌剂产品,其中包括噻呋酰胺、吡唑萘菌胺、吡噻菌胺、氟吡菌酰胺、氟唑菌苯胺等。这些新型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型杀菌剂产品都有各自的独特性,有望在未来的杀菌剂市场上获得更好的表现。

据预测,2019年全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销售额将达到18.5亿美元,2014~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2%。而2016~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则可达到3.2%,2020年该类型杀菌剂销售额将达到41.5亿美元。市场前景可期。

外企发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正是由于强劲的研发创新能力,使杀菌剂市场的发展充满活力。有机构预测,未来杀菌剂市场的增长速度将快于其它品种和农药总体,其追平或赶超杀虫剂市场的概率较大。作为产品创新的主力军,近些年,跨国企业在杀菌剂研发方面动作频频。

近日陶氏益农披露了其新杀菌剂“fenpicoxamid”在欧盟的开发进展,该产品是新型吡啶酰胺类谷物用杀菌剂中的第一个成员。该产品作用于谷物叶枯病、锈病等,并有望于今年取得登记。其作用位点为真菌复合体Ⅲ辅酶Q位点,通过影响线粒体呼吸作用来发挥杀菌活性。也因此,该产品与现有谷物用杀菌剂(包括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据估计,该产品将取得超过2亿美元的年峰值销售额。

此外,杜邦植物保护于2015年在中国推出全新作用机制的杜邦TM增威赢绿TM杀菌剂,有效成分为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该产品是全新作用机制卵菌纲杀菌剂,具有全新作用位点、生化作用机理,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葡萄霜霉病、黄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和辣椒疫病。该产品还开创了超低使用剂量的用药方式,与现有市面产品无交互抗性,用量极低,成为杀菌剂市场亮点。

2017年,杜邦在中国推出杜邦TM法砣TM杀菌剂,成为该公司在中国推出的首款大田作物杀菌剂。该产品通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啶氧菌酯和三环唑类杀菌剂丙环唑的复配,两种有效成分带来双重的作用机理,对水稻稻曲病及纹枯病、花生叶斑病及锈病,以及小麦锈病有卓越的防效。

最近,巴斯夫向欧盟提交了其新活性成分Revysol的相关登记文件。Revysol是巴斯夫研发的三唑类杀菌剂,被认为是公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产品。据介绍,Revysol可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复配,用来防治小麦上的难治病害,如壳针孢菌引起的病害等。目前该产品尚在登记中,巴斯夫预计该产品将于2019年进入英国市场。

一般而言,农药领域要研发出含有创新成分的药剂,通常需耗费数年。农药外企如此密集地发布杀菌剂类新品,被业内人士解读为“继杀虫剂后,杀菌剂将成为农药市场下一个爆发点”。

专利到期 市场迎来新机遇
2015年6月,全球销售额排名第二位的杀菌剂吡唑醚菌酯中国专利到期,一时间,中国杀菌剂市场掀起一股“吡唑热”,吡唑醚菌酯原药价格达到35万元/吨高位。至今,短短两年多时间中,中国吡唑醚菌酯登记产品达到了261个。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7月,中国共有53家农药企业获得了吡唑醚菌酯原药登记,尽管产能有所增加,但吡唑原药价位仍维持在30万元/吨左右的高位。

沈阳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刘长令表示,吡唑醚菌酯市场需求和增长如此之快,主要是由于专利期一过,国内产能迅速增加,而其原材料相对便宜,杀菌谱广,对大多数真菌病害都有很好的作用,很多作物都可应用,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确实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也使该产品的性价比显著提高。随着该系列产品的保健、抗逆和增产等功能逐步被开发出来后,市场使用量也迅速增加,但由于市场终端使用不规范,导致该产品的抗药性在部分病害上十分明显。如果继续保持严重供大于求之势,再好的产品也被市场做烂。刘长令建议要合理使用吡唑醚菌酯,并辅以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复配,可缓解抗药性。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厂家推出了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代森联、烯酰吗啉、啶酰菌胺等产品的复配制剂。

除了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苯胺、苯菌酮、双炔酰菌胺、异噻菌胺、氟吡菌胺、胺苯吡菌酮、吲唑磺菌胺等多个杀菌剂产品已经或即将过专利期。伴随一批化合物专利到期,高附加值杀菌剂产品产能、消费逐步向中国国内转移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其中一些重点产品值得关注,例如:氟唑菌苯胺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兼具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主要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土壤施用,该产品低剂量下即可广泛防治担子菌和子囊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还可以有效防治谷类作物上由黑粉菌、丝核菌和旋孢腔菌等引起的病害。双炔酰菌胺目前在国内拥有93%原药、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440克/升双炔?百菌清悬浮剂等相关登记,均为先正达所有,用于防治番茄晚疫病、辣椒疫病、荔枝树霜疫霉病、马铃薯晚疫病、葡萄霜霉病、西瓜疫病等。对处于萌发阶段的孢子具有较高的活性,并可抑制菌丝成长和孢子形成。2015年,双炔酰菌胺的全球销售额为1.15亿美元,并保持着高速增长。

氟吡菌胺是由拜耳开发的新型吡啶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蔬菜和葡萄上的常见卵菌纲病害,如霜霉病、疫病等,具有保护和广谱治疗作用。氟吡菌胺主要通过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来影响孢子的释放和芽孢的萌发,且在木质部有很好的移动性,具有非常好的内吸活性和保护治疗。

在中国市场,由于近两年种植结构调整,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尤其是温室种植面积增大,病害管理难度加大,这也是刚过专利期的次新化合物的主要推广领域。云南文山是三七等高价值经济作物主栽区,该地区经销商科润丰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时坦言,目前一些国产次新化合物农药产品品质很好,性价比更高,已经通过了实践推广的考验,得到了种植大户群体的认可。

坚守特色自主创制产品崛起
近十几年来,我国新农药的自主创制明显提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我国自主创制并获得登记的农药新品种有48个,其中,获得登记的杀菌剂品种有22个,13个品种获得正式登记,3个品种获得临时登记且在有效状态内,这一数字远超杀虫剂、除草剂。

经过多年推广,创制农药“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也被打破,一批自主创制农药成为市场“颠覆者”,造就了“小产品、小市场、大销量、大口碑”,形成了领头羊效应,并出现了一批年销量亿元以上产品。

氰烯菌酯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制的氰基丙烯酸酯类新型杀菌剂,高效、微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通过多年的推广应用,2017年1~6月氰烯菌酯相关产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成为中国创制杀菌剂销售佼佼者。

众所周知,小麦赤霉病不仅会影响小麦产量,还会产生一种DON毒素,该毒素可在人和动物体内蓄积,具有致畸性、神经毒性、胚胎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因此DON毒素已引起全世界关注,各地均出台了许多限制食品中DON毒素含量的相关标准,我国卫生部规定,食用小麦、面粉中DON毒素含量≤1000克/公斤。

长期以来,防治赤霉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小麦开花期使用杀菌剂,用于防治赤霉病的杀菌剂多为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产品。但是研究发现,苯并咪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防赤霉病的同时会刺激DON毒素的产生。而氰烯菌酯作为创新机制的杀菌剂,使用后不仅可防病,还可有效降低DON毒素的含量。也因此,氰烯菌酯在小麦赤霉病防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氰烯菌酯的成功推广得益于产学研的密切结合。早在1998年,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便发现了氰烯菌酯对镰刀菌具有较高专化活性,且结构新颖。经过9年室内生测和大田试验,证明了该产品在小麦赤霉病与水稻恶苗病防治上的优异效果。2007年,95%氰烯菌酯原药和25%氰烯菌酯SC(商品名“劲护”)取得临时登记。2015年2月3日,取得了48%氰烯?戊唑醇SC(商品名“劲兴”)的正式登记。

经过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团队10余年深入研究发现,氰烯菌酯具有独特的新作用机理和抗性风险分类。氰烯菌酯的作用靶标是肌球蛋白,这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农药新靶标,这一发现有望加速推动新一代农药的创制进程。最新研究表明,氰烯菌酯浸种可防治水稻恶苗病,防效优异,而且能提高秧苗素质和抗逆性,对水稻安全。

除了氰烯菌酯,毒氟磷、噻菌铜、噻唑锌、丁香菌酯等国内自主创制杀菌剂正在重点难点作物病害防控中发挥着“中国智造”农药的关键作用,为民族农药创制树立了标杆。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