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4612 | 回复数:0
姜瘟病 简 介 英文名 Ginger blast 异名 姜腐烂病、姜青枯病。 病原 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Smith,属细菌。 寄主 50多个科的数百种植物。 危害 生姜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发病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60%~80%,甚至失收。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根茎,大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地下根茎上半部先发病。病部初为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软化腐烂。仅留外皮。腐烂组织内变为白色粘稠汁液,且恶臭气味。茎被害部位呈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在腐烂过程中,由于根茎失去吸收水分的机能,茎上端叶片及收叶出现变黄症状,严重时,叶片萎蔫卷曲,叶色由黄变为枯褐色,最后茎叶枯死。 病原物: (1)形态: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0)微米×(0.5~0.8)微米,极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 (2)特性: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能利用多种糖产生酸,不能液化明胶,能使硝酸盐还原。从10~40℃均可生长,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0~30℃,耐pH6~8,最适pH6.6。 发生因素 : (1)寄主抗性:品种间抗性有差异。 (2)环境:高温多湿,时晴时雨,土温变化激烈易发病,形成流行。6~9月份,每降大雨后1周左右,田间即出现1次发病高峰。 (3)栽培:植地连作、低洼、土质黏重、无覆盖物、多中耕锄草和偏施氮肥的发病重。 侵染循环: 病菌在土壤及种姜内越冬,并可在土壤内存活2年。播种病姜后,在田间零星发生病,通过流水和地下害虫传播,造成全田发病,蔓延十分迅速。病菌自伤口侵入,也可由茎、叶侵入维管束,向下扩展至根茎,并进入薄壁组织,造成组织崩溃和腐烂,全株死亡。温度高湿度大的粘质土壤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措施,选留无病种姜,从外地引进种姜,要进行药剂消毒处理,消毒药剂可用波尔多液或草木灰浸液。姜田严格实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采取水旱轮作。深沟高垅栽植,加强田间排水。清洁田园,在栽姜前翻土打石灰消毒,减少病源。姜田增施谷壳质、硅肥作基肥,增施钾肥作追肥,均能大大增加对姜瘟的抑制,且产量可明显提高,且又以谷壳灰、硅肥、钾肥均施姜田更能抑制发病,明显提高生姜产量。 (2)药剂防治:冲施或者滴灌修根生物刺激素。冲施兑水稀释50-100倍,顺水冲施,亩用量1千克。滴灌稀释2000-5000倍,亩用量0.5-1千克。在发病初拔除病株,加强田间排水均有一定防效。 同时,修根生物刺激素对药害、肥害等逆境恢复有特效。 更多农户反馈详见秦皇岛撒道富生物肥有限公司官网 技术咨询:13933649110 张经理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