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4780 | 回复数:0

农中仁者 发表于: 2017-9-18 13: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很多农资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或多或少都出现了这样一句话,“不要问价格,直接问有没有货”!此后,这些消息又被多家媒体出来辟谣,消息不实!甚至很多自媒体号把前段因为环保核查要关多少厂家的屎盆子直接扣到了农资厂家身上!而这些动作的目的不言而喻——告诉农资渠道商们、大户们该进货了,再不进又涨价了(不过今年可能撞对)。

2016年10月下旬到2017年3月,农资行业最为振奋的就是一轮涨价潮,当时,不少专家预测,有多少多少厂家要支撑不下去了,有多少厂家要关停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今年调研的结果来看,很多小型厂家的日子过的很滋润。为什么?因为这轮涨价风波让他们很好的去库存,不仅去了库存,还赚了一把。难受的是谁?没有原药优势的中大型厂家,什么成本都涨,本来想好好提价,发现价格提不动。从近三个月出台的政府文件来看,环保越查越紧是大趋势,尤其是化工版块。对上游查环保,对下游查什么了?新的农药条例对于经销商的门店、人员素质、仓储面积等都提出要求,并且对假冒伪劣的查处力度越来越强。

所以,重头戏将在2018年正式上演。从目前各个厂家传出的消息来看,很多制剂工厂在7月份就启动2018年备货程序,8月、9月、10月将是密集下单时期。但是,笔者对今年供货形势依然不乐观,这一轮环保督查将到9月底。11月中15号后北方地区陆续供暖,往年雾霾的高发期就来自供暖之后。如果再次严查,意味着留给北方地区的原药企业真正可以生产的时间并不多。环保督查往往具有传导性,如果北方重查可能也会波及往南地区的原药企业。

在双向政策的挤压之下,未来我们不难预测:
1、农化企业数量将逐年减少,尤其是没有原药优势的小型制剂复配厂家。按照,目前市场环境,原药涨价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同时,三天两头的停限产,对于设备损害、工人的聘用也是大难题。

2、添加隐性成分企业将被淘汰出市场。《新农药条例》出台对于正规操作厂家无疑是最大利好,在几乎饱和的浙江市场、海南市场,部分厂家迎来快速增长,而这些市场恰恰是原第三成分企业占有的市场。

3、单人绩效是厂家或经销商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各项成本的增加,现在农药人均绩效低于120万企业几乎不赚钱,所以精兵战略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4、经销商数量一定会减少。随着监管的严厉,未来假冒伪劣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少,尤其是今年山东、河南、广东、海南、浙江等地执法力度较强。其次伴随上游供货厂商数量减少,下游产业链被波及是常态。随着整体农资成本上涨,而农产品行情短时期难以恢复,经营利润和信心受到打击,被动转型。

未来农资渠道商该怎么办?
1、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发展方向,提前做好储备。如新条例对于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仓储面积、许可证等等。

2、农资产品需要二次选择。拥有原药优势的产品优先、国企产品、上市公司优先,长江以南区域厂家的产品优先。

3、做渠道整合,未来一定是联盟时代,如何与下游零售商、大型基地形成联盟体。

4、深挖应用技术、深抓服务。农资产品销售准确来说,应该是应用科学,农药起初的定位就是“救灾物资”,肥料是增产工具。运用好中医理论,做好植物营养的应用,减少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

5、积极关注市场的变化,具有战略合作伙伴意识,大客户往往被优先照顾,在很多政策方面也享受厂家优待。产品战略上坚持做减法,力争做一个厂家就要上量,成为贵宾级客户,不要做鸡肋客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