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2460 | 回复数:0
农资圈各种“涨价”疯狂袭来,农药原药普遍涨价30~40%,甚至某些品种涨价100%,化肥市场也是蠢蠢欲动,变着法儿的各种“涨价”! 很多农资经销商在上游企业的怂恿下准备进行“冬储”,但也有部分农资渠道商表示,坚决不走“押宝冬储”! 农资消费者承受得了30~40%涨价吗? 话说农资产品会上涨30%-40%,化肥和农药上涨,农产品确下降,我们站在农民的角度来讲,你能承受这样的结果吗?答案是否定的! 假设2018年农资产品真正涨价30%,那只有淘汰一部分厂家、一部分渠道商了,渠道商没有足够利润,当然难以维系,上游为了维持产销体系,一定会缩短精简销售渠道,减少“分钱”的层级,那如果我们被淘汰,那只能说明我落后了,提供的服务并没有价值,我再多的垂死挣扎也毫无意义。 我们的农资生产产能紧张吗? 涨价消息满天飞,大家都开始囤货。我觉得很可能囤货者很可能砸自己手里,我们化肥产能很大的,只是开工率不足而已,开工率一上升,价格估计就支撑不起来了。当价格飙升之后,与原药、煤炭脱离不了关系,后续疯长还会持续多久呢? 国家环保等政策也只是为淘汰落后产能,淘汰一批落后企业,推动行业整合。也就是说,之前的产能是过剩的,供大于求的,很多厂商是无序生产、污染环境生产,只是在回归农资使用的正常秩序,无需担心农资产品会“供小于求”。 农户需要的真正是“低价”吗? 农民其实并不需要“低价”,农民需要的是“赚钱”!很多农资厂商以为农民喜欢“低价”,农民其实更懂得“一分钱一分货”,农民“赚钱”,并不是单单来自所谓“节省成本”,更多应该来自怎么提高农产品品质,怎么增产,这才是我们农资人提供服务所产生的价值。 总结一句:今年,坚决不跟风冬储!农资人是做农业技术服务的,不是搞赌博的,坚信只要能帮助农户“赚钱”,一定也不会被淘汰! 快接近年底的时候,很多企业都会告知经销商冬储备货囤货,并且为此费尽心机地制定诸多的政策。但是很多经销商这个时候告诉厂家:不着急,货不好卖,年后再说吧,任凭厂家业务苦口婆心的劝说东西南北中,他自岿然不动,无动于衷。 但大多年后的时候,市场开始启动了的时候,经销商们马上就会跳起来行动,“喂,我说谁谁谁,你赶紧麻溜地给我发货…什么?得等到正月十五以后?哎呀,你们公司效率太低了,你晚到一天货耽误我少挣一千多知道吗你!告诉你,你明天给我发不到,我就取消和你的合作,喂喂~嘟嘟”。 厉害了,我的哥,冬储备货,你不知道吗?让你备货的时候,你说不着急,再等等;缺货了,想起我了,我告诉你,晚了…… 对于今年的冬储,到底该不该冬储呢?小编建议大家要理性的去判断,认准时机很重要! 来源:农资导报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