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4395 | 回复数:5
郎咸平认为,中外经济之争是关于产品定价权之争——在关于产品定价权的“战争”中,中国几乎丧失了所有产品(原材料与成品)“定价权”的权力。中国“生产制造”的商品,因为完全只是停留于“生产制造”一个环节,而在“非制造”的六个环节(如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网络渠道构建、消费者维护、品牌打造、售后服务)上完全受制于国外的垄断资本。 郎对中国农业前景的看法,甚至比对中国“生产制造”的看法“更为暗淡”。他甚至预言在座的农资人,会在“经济的逐次探底之中”艰难度日甚至走完余生。农资产品一定会重蹈“覆辙”——重复中国“生产制造”的命运,完全沦为欧美的长期打工仔。 在种苗、农药、肥料和农产品中,同样也存在着“中外定价权之争”。他说,例如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等。 他认为,种苗的定价权取决于拥有“转基因技术”的欧美垄断企业;农药的定价权取决于拥有“特殊工艺流程”的欧美垄断企业;肥料的定价权取决于拥有原材料的“欧美国家产业策略”;农产品的定价权取决于欧美的“三大操纵”——石油操纵、期货操纵和专利权操纵等。 他认为,关于农药“工艺流程”,中外之间差距非常显著,我们很难达到如巴斯夫等外企的工艺流程水平,中国农资未来日子将“更加艰难”。 谈到肥料,他说要用“痛心疾首”四个字来形容。例如,硫磺市场对磷肥、草甘膦市场的影响与控制;欧美钾矿对钾肥市场的影响与控制等。 他说,杀价竞争,是中国企业的“专利”。外资企业,很少在非本土市场上进行相互杀价。 通过大豆油脂市场分析,他认为,“欧美政府+国际四大粮商+金融资本操纵”,严重地打压了中国大豆油脂民族工业——整个油脂压榨系统被外资所控制。 总之,他认为,在种苗、农药、肥料和农产品的定价权之争中,中国几乎完全“失败”,甚至连“转型”与“突围”的机会都没有啊。 而后他分别对国内经营环境恶化、产能过剩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导致产能扩张等“危机”(两个“生病了”症状)和“六大药方”(政府六招政策“用错了药”)等进行了解析。 他还具体谈到过剩产业,对未来几乎“没有信心”。例如,他说很多行业的产能过剩甚至超过100%,其中化肥行业、农药行业的产能过剩至少保守估计超过30%。过剩行业的产业产能,处于温水煮青蛙的状态之中。 他多次反复地强调,“两个病没有解决+用错了药”,将导致经济“逐次探底”。 1、欢迎大家发表私下评论与个人看法。 2、熊兴平:我不同意郎先生关于农药定价权之争在于中外“产品工艺流程”上的差距之看法。我认为,中外农药制剂在产品工艺流程上的差距已经很小很小了。 农药定价权之争,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专利农药(创制、发明、专利、特殊工艺、技术诀窍等)方面,定价权取决于专利技术水平的高低程度;二是非专利农药(常规仿制农药,Me-too策略)方面,定价权之争则非常复杂,取决于多个复合因素(如企业实力、市场敌友、品牌打造、消费者理性和渠道网络等)。 3、熊兴平认为:自由的市场经济具有“投机性”与“市场失灵”,我们不能把市场投机与市场失灵看作是“阴谋论”、“操纵论”、“战争论”或者“危机论”。 例如,粮食危机、粮食战争、粮食阴谋、粮食价格操纵等这些名词术语,概念内涵与外延就非常不科学,更不容易形成统一的看法,非常容易引发歧义,经常让人产生误解,更容易与政治挂钩,最后还上纲上线,把粮食问题从一个经济问题忽悠成为一个政治问题,把对粮食问题本身的探讨与分析转换为对政治观点与意识形态的批判与打击。这是不对的,也是不好的。 4、欢迎大家的质疑与争论。期待不同视角的观点。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