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5671 | 回复数:6
成功需要借鉴,但也需要适当创新。现在农药行业内出现了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农资厂商在竞争中对农资产品也进行包装宣传,利用所谓的品牌去忽悠,去盈利。 如今市场上,很多农资产品已经开始像“快消品”一样讲究外在的东西,产品过度的被包装、渲染。一时间,促销战、明星代言宣传战、买一送一优惠战蜂拥而至,涌入了原本属于农资生产资料的农资行业。这些营销手段,短期内可能会抓一把,捞一把,但都长久不了。殊不知,这些借鉴来的营销手段已于无形中对厂、商及农民造成了伤害。一味的模仿导致的后果压缩了厂家的利润,厂家苦不堪言。 促销、明星代言等模仿奢侈品的营销手段最终也只能无情的把成本转嫁到农民身上,这是厂商对农民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些不仅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伤害了农民,同时也对企业品牌造成影响,损害了企业的品牌。 难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资产品也变成了“快消品”?农资产品是“快消品”吗?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下面分析一下农资产品与“快销品”的本质区别: (1)“快消品”都是一些大众快速消费产品,像我们平时见到的食品、饮料、烟酒、个人护理用品等这些都属于“快消品”。特点首先是使用周期短,属快速消费品;其次使用这些“快消品”不存在使用技术难题,不需要特定的技术指导。 (2)购买这些产品,消费者多习惯性就近购买,产品所针对的消费者比较广泛。 (3)消费者购买时容易受卖场气氛影响,进行感性消费。 (4)群众对产品的认知性比较弱,品牌意识不是很强,容易转换不同品牌。而农资产品的特点则不同,首先农资产品是一种生产资料,属于特定的农业领域。这就要求农资产品在销售时需要专业的讲解。其次,在选购农资产品时,消费者不具备自我选择的能力,不能随意购买,这就需要购买时销售者对消费者的认知进行引导。最后,农资产品具有一定的国计民生的基础,需要厂商有更强的责任感。 作为农资厂家及经销商,不能因为某些营销模式在“快消品”行业卓有成效就一味照搬,刺激销售。农资产品是生产资料,这就要求农资厂商要更加注重实效实用层面的宣传引导,农民看到效果才愿意购买。比如做试验示范田、做对比销售,可以借鉴“快消品”行业的促销形式拉动销售,但绝不能脱离农资产品的本质做浮夸的表面宣传,因为老百姓为了农业产量对这一套是不买账的。 要做成功的农资厂、商,就要正确的认识农资产品与“快消品”的异同,分析消费群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销售模式,更快更好地拓展农资市场。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