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急召专家座谈转基因主粮商业化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975 | 回复数:2

发表于: 2011-5-12 09: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一节后第一天(5月3日),国务院相关部门就邀请国内多位知名人士参加转基因主粮商业化问题座谈会。 
  据知情人士透露,本次座谈会由国务院负责食品安全方面的官员主持,参加座谈会的代表有曾担任过中纪委第三纪检监察室主任的任远征、中国农科院种业专家佟屏亚等人,国务院方面举办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广泛听取、征询来自不同行业的权威人士对国内转基因主粮推进的看法和意见。
  作为受邀参会的农业专家代表,佟屏亚告诉本网记者,他在本次座谈会上发言时表示,我国部分“转基因专家过分地‘神话’了转基因技术”,政府方面应该对转基因主粮产业化持审慎态度,进一步加强转基因作物管理,提高相关转基因重大决策的透明度。
  佟屏亚表示, 2009年获得农业部颁发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品种——“Bt汕优63”,实际上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研究团队把已经“退役”的水稻品种——“汕优63”转入了抗虫基因。
  而据本网记者了解,“汕优63”水稻品种原本是福建省农科院谢华安带领科研团队于1981年育成的,之后在国内最大推广种植面积达到9000多万亩,在198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佟屏亚直言,转入了抗虫基因的“汕优63”,重新被命名为“Bt汕优63”,充其量只能说是借鸡下蛋,算不得优良水稻品种。
  他认为,正是由于部分“转基因专家过分地神话了转基因技术”,促使2008年中央决定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投入高达200亿元,而这样的国家一次性投入转基因研究经费比常规育种研究经费要“多出几十倍乃至上百倍”。
  在他看来,常规育种方法和技术是水稻、玉米等农作物育种的主体,分子技术、转基因技术虽然有其先进性,但也应该仅仅是常规育种方法中的一个补充手段。
  “严格意义上说,现在还没有发现一种能使水稻增产的增产基因。”佟屏亚表示,原因是农作物增产涉及的基因很复杂,即使培育出新的品种,依然还要通过常规育种技术一系列操作过程,还要有人研究水、肥、密等栽培技术,才能持续提高水稻产量。
  尽管国内对转基因商业化持非议的人很多,但让人不解的是,在农业科研领域,几乎没有专家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公开表示异议。佟屏亚称,农业科研人员这样做将导致自己无法从转基因“重大专项”巨额研究经费中分得一杯羹,在利益驱使下,某些官员、学者和企业老板“结成了一条稳固的保护链和利益链”,导致转基因监管出现了诸多问题。
  佟屏亚呼吁,政府应该严格转基因作物管理,大力推进在全社会公众参与下的广泛传播,尤其是需要提高重大决策的透明度。
中国农资联盟农资论坛www.nongzi100.com
发表于: 2011-5-16 10: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他们有些避重就轻,大家现在关心的是对身体安全的问题,而并不是对虫子的问题!
上海华绿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功能型水溶肥,欢迎您的加入!
发表于: 2011-5-16 10: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montys青牛


    真担心那帮棒槌哪天就会同意转基因产品的合法化了~~~~
中国农资联盟农资论坛www.nongzi100.com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