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企业品牌建设的痛与路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664 | 回复数:2

发表于: 2010-10-27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资企业品牌建设的痛与路
                                
     品牌建设在国内说了不止一年两年了,但为什么还是没出几个叫得想的品牌,品牌究竟如何打造?农资行业可以说是行业发展中整合最慢的行业之一,家电、快消品、金融如果现在参与竞争,已经没有什么胜算可言,但农资行业只要用心,相信一定还有自己的突围之日。
    之前和许多营销专家、策划专家交流,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品牌究竟等于什么?有人说,品牌等于一个口号,即品牌代言语,如“安踏,永不止步”“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等等;也有人说,品牌就是卖点的突出,如“宝马,速度;奔驰,高雅”等;还有人说,品牌就是质量,但凡品牌产品一定有一个好的质量。而我的见解,品牌就等于市场占有率!
    何谓市场占有率?我想不必多说,就是你占有市场份额,并且还是较大占有。而影响它的因素则涉及到产品包装、价格定位、产品政策、宣传政策及竞争策略。
格兰仕被誉为价格屠夫,它错了吗?没错,它的屠夫政策是确保它控制成本,确保盈利条件下推出的。若不是它的屠夫政策,我想也许早被外资品牌挤下货架。微波炉市场,格兰仕在国内有着70%的市场占有率,全球有30%的市场占有率,你难道说它不是品牌产品吗?当别人提及微波炉的时候,有谁想不到格兰仕?当“微波炉 = 格兰仕”的时候,难道你能说它不成功吗?
   丛观农资行业,全国几千厂家,有几个企业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时常听见业内有些朋友说,公司今年又拿出多少经费做品牌建设?你真的在建设品牌吗?品牌第一关键就是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你做到了吗?笔者曾经到基层调研,说XX公司,经销商都说知道,但卖什么产品?就一头雾水。做了很多年,经销商却不知道你公司到底卖什么?你敢说品牌运作成功了吗?
   曾经去过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它们的品牌运作相对是比较成功的。如敌敌畏之于沙隆达,阿维菌素之于河北威远,升华拜克,液肥(生命素)之于永业等等。区域类品牌大致理解为除草剂—山东,杀菌剂—陕西,调节剂—河南等等。你的产品细分没有?你的特色提炼出来没有?你的市场占有率怎么样?
   话很好说,可是实际执行还是不怎么可取?到底该如何操作了?如何去提高市场占有率?简析下农资品牌建设方法。
一、技术创新。没有特色产品,跟风操作终究是为别人做嫁衣。有的企业说研发新品投入太高,国家专利保护措施不完善,打消积极性。笔者曾经在郑州见到一家企业老板,把调节剂产品加入传统氮肥、复合肥当中,于是就出来一个增效肥,它是忽悠吗?不是,效果确实比传统肥料好多了,农民得实惠了,厂家也盈利了,区域内的品牌快速形成了。
二、价格战。三线品牌到一线品牌,几乎大多数前期都是靠价格战争夺市场,但价格战的前提的你的质量、服务和盈利,确保这三个条件了你就可以开战,此时你可能成为公众之敌,面临众厂家联合绞杀,所以你还得有一套好的应对策略。
三、造势营销。曾经见过一个非快消品,非大众消费接受的产品广告却上了央视,有人说他傻,十足不英明,瞎折腾公司的钱。细想一下?他的广告做给谁看的?用户、同行?都不是,是经销商。当他的经销商看完广告后肯定更有底气,原来我们是和大公司合作,经销商在下面宣传中也会不断提及,形成链式效应。同时,同行的议论模仿,甚至是业内策划人的文笔,对厂家二次宣传都是一个很好的效应。曾经见过一些做液肥企业的老总,他们把广告投到《农民日报》,我就不理解,这个报纸属于机关报,发行量和渠道基本都不符合厂家需求,为何要做了?而他们的理由是,这个报纸是国家级刊物,代表了权威性,我们不要它的发行量,只要影响力,报纸可以多买点,需要的话自己发给下面渠道看就行了。这就是一个很典型造势案例。农资行业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开遍了大会小会,有的把会开到人民大会堂,有的挂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举办培训班,有的冠名行业顶级盛会?他们在做什么?造势。每个合作伙伴都希望自己的公司越大越好,他不相信听到的,只相信眼睛所见!
四、质量和服务。我们见证过无数的品牌从辉煌走向衰败,如三株、08奶粉事件、丰田事件等等。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品牌,如果不把握好质量关服务关,说倒下就倒下了。尤其当今农药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大多数产品都会产生药害,而这里都有许多因素不可控,如施用对象,农民的使用方法,都会给品牌带来潜在的威胁。所以,要把品牌建设好,要把品牌维持好,质量和服务的基石一定少不了。
五、品牌联盟竞争。说到品牌联盟,我们也可以通俗理解为区域联盟,比方说山东的除草剂,陕西的杀菌剂,河南的调节剂,潍坊的液肥。曾经见过山东某化肥生产厂家,推出一款含特殊成分的肥料,自己推了近2年,市场也没有大的起色,但之后因为几个技术工程师的出走,其它几个厂家快速上马推广,短短一年时间就把产品卖向了半个中国,这个肥料品牌迅速在全国崛起。又如当年河南某企业推广植物调节剂,前3年时间,全国市场基本没有什么起色,就是因为后来郑州几家企业鼎力发力,才逐渐将调节剂推向全国,这几家企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品牌联盟,另外一点,就是你的目标设定,你的宣传定位。能走多远,看与谁同行?相信这句话永远不会错。
六、渠道激活。一家企业做过3--4年后,绝对不能说它没有客户,而是客户太多。但你仔细分析过没有?你会发现所谓的大客户少之又少,农资市场的“二八”定律也是存在的,80%的销量靠的是20%的大客户去完成,也就是说如何让这20%的渠道活起来很关键或者让更多的渠道加入到20%当中来。今年4月去一大型企业采访,他们十几个销售人员支撑每年近6个亿的销量,在全国实属罕见。挖其秘诀,就是把渠道激活,渠道就是自己品牌代言人。负责人说,现在好多经销商占着资源不干活,是对品牌最大的浪费,我们一定要给他危机感。如果他不想做,我们就换人,我们要把品牌资源利用最大话,渠道活资金才会活企业才会活的更好。辽宁某企业负责人也说到,今年我们把客户从一千多位减少到六百多位,每想到销量却上升了30%。问其原因,他就说渠道做活了。现在为什么企业做的越大越累,经销商还越不好管理?都是厂家惯坏了,它们凭什么比厂家还牛?值得我们思考!
七、软实力升级。以前和几位营销界的朋友聊天的时候,提到某企业不由叹气,多大的企业,多好的产品,说垮就垮了。市场品牌起来了,销量上去了,下步该做什么了?领导层迷失了方向,下面的人跟着倒霉了。试想一下,以小学或者初中文化水平把企业做到几百万上千万,难不难?也许靠努力靠机遇就可以。但当企业上市了,你的管理水平,你的以前那套思路还有用吗?领导层要学习,更要带动下属一起学习,优秀的员工永远不会满足现状,当他在一个岗位上不能得到更多的东西,也许就会选择离开。他的离开,是不是你品牌的损失了?一个核心技术人员、一个策划总监的出走,诞生的是无数个竞争者,都是潜在的品牌威胁。另外一个,企业文化。经常见某某老总大呼特呼今年重点搞企业文化建设,建设了吗?网站还是N年前的老版本,员工的形象礼仪,待人接物还是自由散漫。常说要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是自己的家吗?员工生日有一起庆祝吗,公司做过一件让员工感动的事情吗?没有?都没有?那企业文化做给谁看?员工是企业品牌最好的代言人,他们随品牌同步升级了吗?
    品牌建设任重而道远,它不是一件小事,是百年大计。只有做好品牌,也许在未来的行业整合中才有自己的出路!才会走的更远!
发表于: 2011-8-19 22: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这个农资论坛好久了,很少看到这样的好帖子哦!  
发表于: 2011-8-20 15: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很少回帖的哈,看到这个帖子不错,回一个,哈哈,继续隐身!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