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7487 | 回复数:3
本帖最后由 黄兵 于 2011-6-11 09:54 编辑 2000年8月24日,《南方周末》发表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到了极至。
尽管国家很重视三农问题,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剑指“三农”,但不得不承认,在家务农的农民并未富裕,中国农业依然落后,处于自给半自给的传统农业阶段,农民还是活得很累很沉重很艰难。
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似乎只能是一个期盼。
尽管我们大部分农资人都热爱农资行业,愿意与农民打交道,但不得不承认,相对其他行业而言,这是一个“土”行业。 就读农业类学校或者专业,很大一部分人是被迫无奈或者分数不够才选择;从事农资行业工作,很大一部分人是为了养家糊口或者稀里糊涂的就进入了这个行业,反而是很多基层经销商和植保技术人员,因为出身农民,每天都是和农民打交道,收益和农民的收成息息相关,更能体会农民的艰辛和不易,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
这是一个鲜有消费者品牌的行业,我们所在的公司,外行人是很难了解的,从业者很难拥有行业或者公司的光彩照耀,从事与三农相关的工作,谈不上“土气”,但肯定不是非常“体面”的工作,在百事可乐拿着月薪2000元的营销农民工——行街崽,向朋友和家人介绍起自己的工作来,远比在农资公司领着月薪3000元的一线销售人员要有底气和神气,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本身就是一种光环和荣誉,让人不由自发的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
很多从事农资工作的年轻人甚至认为:服务的对象总体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落后的农村中度过,工作环境对农资人的要求过低(说话、穿着、技巧等),行业发展和营销水平落后,这些因素决定了个人成长性的缓慢,很难看到前途和未来,而换过行业成本又太高,丢掉了专业知识。
农资营销人最大的困惑就是:工作三五年之后,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不到转型之路的方向,难以鱼跃“农”门。
很多已经挖到第一桶金的农资经销商们,希望换过一个行业,以摆脱这种天天面对“劳苦大众”的生意,赊销、药害、执法、库存、土地的流失······让农资经销商渴望早日解脱出去,可除了卖农药、化肥、种子,其他的东西还真不知道怎么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
城市营销发挥到极致之后,当营销的平均投入成本已经大于产出时,下一个营销热点将发生在哪里?
我认为是农村营销,谁能读懂农民的心,谁能最终成为农民的品牌,谁能最终占领农村市场,将是最后的赢家。
农村,是一块最具潜力和前途的市场,农村营销,将是下一个营销热点和崛起之势。
农民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推广方式、农村的营销策略和方式、农村的地理特点和风俗、农村的促销手段,农民对品牌、产品、价格、推广的看法······当城市营销演绎的天衣无缝时,农村营销显然还是处于待开发状态,对于营销人而言,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都还显得非常稚嫩和空白,到书店去找找有多少是研究和论述农村市场,到农村去看看有多少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排兵布阵,有多少营销人愿意守候在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你对农村市场落后的感受就会非常深。
农资营销是农村营销的一个分支点,话说回来,农资产品都卖不好,我们还能卖好什么?农资产品卖好了,在未来农村营销的世界里,我们就一定能够大展手脚、大有所为,“土”行业一样可以大有前途!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