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农药冲击加大 国产农药不可悲观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11218 | 回复数:1

发表于: 2011-6-13 16: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口农药冲击加大 国产农药不可悲观
时间:2011-6-2 11:55:00 来源:中国农资网 阅读数:47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进口农药对国产农药的冲击问题,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业内专家、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以及经销商纷纷通过行业会议、行业网站等多种途径发表看法。各方观点依然针锋相对,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进口农药不可避免对国内农药行业造成冲击,但不应一味悲观。
  正 方
  进口药攻城略地有三大威胁 代表:张文君(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主任) 国内权威农药研究机构高层人士 江苏某农药企业老总
  一位国内权威农药研究机构的高层人士向南方农村报记者反映,近几年进口药的市场占有率每年都在增长。粗略统计,仅2010年在水稻区,国外农药的份额已经占30%。在江浙等地的直播田已经占到60%。
  在他看来,进口农药起码有三方面威胁:首先是研发方面,占据技术优势的国外企业,抓住中国农药技术落后的弱点,以技术为诱饵,牵着国内企业走。外企牢牢掌控核心技术,国内企业则沦为生产车间。现在国外农药基本上都是走与国内企业合作的路线,除制剂外,很多原药也在中国生产,然后再利用中国市场赚取更多资本。留给中国的,表面上有技术,有先进的经营理念,但实际上仅有高昂的环保代价。
  草甘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孟山都等跨国巨头将草甘膦原粉放在南通江山等国内企业生产。国内企业提供最优质的原材料,赚取的却是微薄的“代工费”,而环境污染却让中国的农田受害。“中国农民用的10%草甘膦,实际上就是企业的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强酸等有害成分。”
  其次是农民的用药成本被迫提高。他清晰地记得,在2000年以前,农民亩需投入的农药成本不过4元;大约在2003年前后,氟虫晴大量进入,农民不得不被动接受高达10元/亩的农药成本;2009年以后,更是雪上加霜,在以康宽等为首的国外农药四大天王时代,农民在水稻方面的农药成本高达24元/亩。这背后,是外企的高昂利润。
  与其同时,国外农药企业在经营上也冲击着国内原有的经营模式。外企加大营销力度,通过技术培训、控制物流、给经销商高额回报等方式占领市场。实际上,国家原则上并不放开国外农药在国内经销,但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销商打破了规则,造成国外农药在国内飞速扩张。
  “如果农药市场被进口药占据,农业安全会受到威胁。”他认为,不化解这种威胁,会很危险。印尼就是一个例子,该国自身农药研发非常落后,市场被国外农药占领后,农民现在要付出48元/亩的防治成本。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主任张文君对此加以佐证:国内高端农药,特别是防治螟虫的水稻农药,已经呈现出国外农药主导的局面。有业内人士估算2010年“四大天王”在我国销量:康宽250吨,其中在销售大区湖南省销量高达50多吨;稻腾全国销量500多吨,其中湖南消费80多吨;垄歌100多吨,其中湖南15吨;福戈也在130吨左右,其中湖南销量占20%以上。
  虽然“十五”以来,国内农药创制和研发水平不断提高,但国外农药新产品在国内的推广工作更为迅速,最近三年进入中国的新有效成分就多达30个。
  江苏一家企业老总担忧,目前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褐飞虱、灰飞虱等害虫高效的药剂品种还很缺乏,各级植保系统主推外国品种,一旦所谓主力品种产生抗药性,后果不堪设想。
  反 方
  农药无中外之分只有优劣之别 代表:李永平(国家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何可佳(湖南农业大学农药系教授) 某常年代理进口农药产品的经销商
  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威胁论”更多是借口。国外农药产品质量可靠,安全环保是明摆着的事实。一位常年代理进口农药产品的经销商向南方农村报记者表示,相对而言,国外企业的产品质量更让他放心,农药产品没有所谓“中”、“外”之分,只有优劣之别。农药只是一种普通的生产资料,没必要提到国家和民族安全的高度。
  “国内有几个企业敢保证,自己的产品一点都没问题?”他介绍,国内很多农药厂造假成风,代理其产品根本不让人放心。更何况,从农产品质量安全角度出发,真正让人感到威胁的反倒是诸多不正规的国内企业。
  国家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永平也认同这种观点:好农药就应该推广。李永平解释:“国内农药企业不与我们合作,想帮他们推也难。”从目前的用药角度出发,国外企业舍得投入研发,最新、最好的技术都是国外企业的,他们确实应该成为引领者。例如,目前防治稻飞虱的最好药剂是吡蚜酮,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品种,不得而知?“研发更好的产品,也只能寄望国外企业了,国内企业还看不到这个苗头。”李永平说。
  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以及各级植保部门推广的农药中,进口药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除其质量优良外,国外企业重视培训农民也是重要原因,国外企业每年用于培训农民的费用高达数十万元,而“国内企业往往不培训农民,只是为了卖药才培训经销商。”对于“威胁论”一说,李永平完全不认同:农药市场是开放的,竞争是公平的,不存在威胁论。“国产农药大部分用于出口,现在全世界的农药有70%由中国供应,人家又怎么说我们?”
  湖南农业大学农药系教授何可佳认为,目前说威胁论还为时过早,但国内一些品种的市场容量确实受影响,如阿维、毒死蜱等。今年湖南省植保站主推的产品有四个,国外农药占两席,分别是康宽和爱苗,国内是吡蚜酮和噻嗪酮。
  国产农药并非一无是处
  张文君表示,国产农药的效果也不错,农民不一定要买外国货。比如,用于防治褐飞虱的吡蚜酮、噻嗪酮、异丙威、醚菊酯等,用于防治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噻虫嗪、烯啶虫胺(广西田园)等,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丙溴磷、甲氨基阿维菌素等,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苏云金杆菌(Bt),以及三种飞虱防效均很显著的吡蚜酮与烯啶虫胺复配制剂,效果都不比进口药差。
  何可佳对国内企业表现出较大信心。他说,进口药还不能影响国内农药的地位。例如,湖南省一年的水稻农药市场容量在20-25亿元左右,但国外“四大天王”在湖南的年销量不过一个多亿。从营销的角度看,进口药上升到一定量后,必定趋向平缓或出现下降。因此,对国产药还不足以形成威胁。他推荐用阿维菌素、甲维盐、茚虫威、多杀菌素,代替国外四大品种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发现,这些品种颇具前景。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张一宾研究员也表示,我国自创或自行开发的一些水稻用杀虫剂将进一步发挥作用。他说,像丁烯氟虫腈、氯噻啉、哌虫啶等,都是一些前景不错的产品。同时,国内科技人员仍在积极开发新的药剂,“自创能力有望提升。”
  不过,一位接近农业部的业内专家仍然表示担忧。他说,不管怎样,进口药的风险还是要防范的。推广部门推广国外产品没有错,但国内也有不少好产品,不能以国内药企不出钱培训农民为借口,排斥国产农药;其次,要提高国外专利产品的审查门槛,杜绝类似“锐劲特”例子的出现(专利到期后才发现该产品存在风险),成立专门的责任部门查漏;第三,增加在国内的试验,吸取锐劲特的教训,外国产品进入前要进行更长时间的试验及环境监测;第四,要监控国外农药经营,不允许直销,对国内外药企合作、合股,要严格审查。
农业需要可持续发展,农药需要可持续营销!
发表于: 2011-6-14 09: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悲观难道还要我们乐观吗?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