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起,农业开始供给侧改革,主要的对象是玉米,当时提出的目标是三年减少玉米种植面积8000万亩(相当于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5%)。假如这个目标实现了,最极端的情况下,这8000万亩一两化肥不用,最多减少尿素的需求200万吨(按亩施40公斤30-5-5的高氮肥计算),笔者相信这个数据足以覆盖农业需求减少的量。 再来看工业,2016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异常火爆,即使在实施了严格调控的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仍然同比增加7.0%;受益于家装环保化的趋势,三聚氰胺表观消费量消费量持续上升,2017年表观消费量增加了10万吨(相当于30万吨尿素);受环保趋严的影响,燃煤锅炉基本实现了尾气脱硝全覆盖;柴油车国四、国五标准相继实施,2017年重卡销量达到110万辆(之前年销量在50万辆左右),也就是说汽车尾气脱硝对尿素的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年增长需求量将达到百万吨级。由此可见,虽然农业需求可能有所下降,但近年来工业需求快速增长。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撑,但笔者判断工业需求的增长足以抵消农业需求的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讨论对比2017年,2018年上半年的供应情况。 按照5900万吨的实际消费量,那么2015/2016结转到2016/2017年的库存约为300万吨,加上2016/2017年的表观消费量5545万吨,那么结转到2017/2018年的库存减少了约60万吨。 出口数据2017年11、12月份到2018年1月份比上年同期减少25万吨。假设2018年1月份后,中国尿素零出口,2——6月份减少出口250万吨,合计减少出口275万吨(去年同期也进口了11万吨,和当前的进口基本持平,故忽略不计)。 2017年11月份国内尿素产量减少5万吨,因国家统计局数据只公布到12月份分,因此需对气荒造成的减量进行估算。气头尿素从2017年12月10日开始全面停产,2018年2月10日开始陆续复产,至2月底基本全面复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份尿素产量同比下降了67万吨,相当于在20天内,每天下降了3.35万吨产量。按这个日减产的数据去推,到2018年2月10日开始陆续复产,气荒共持续了61天,相当于减少了204万吨。考虑到是陆续复产,预计减少的供应量应该在230万吨左右。有人会认为这个推法未必准确,但笔者同氮协的人员进行了沟通,他们的数据显示到2月底,气荒造成的同期减量为190万吨,考虑到氮协的数据一直低于统计局数据,因此笔者认为这个推法是可信的。 现在可以做供应的测算了:在尿素产量3——6月份同比不上升的情况下,到6月底,比去年同期减少供应量为气荒减量+11月份减量+结转库存减少-出口减少=230+5+60-275=20万吨。 对于后期尿素产量是否会同比增长的问题,笔者之前利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做过分析,这里不再赘述,但重复一下结论:一年、甚至两年都没开的装置,不仅复产难度大,而且企业更愿意追求低产量下的高利润,复产意愿不足。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