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413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0-10-27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些年,一提起农民合作社,不少老年人眼前会浮现出上个世纪那种集体出工的情景。近年来,在太旗农村牧区,同样冠名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却开创了太仆寺旗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演绎了一曲联手共创、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从"单干户"到"集团军",专业合作社调优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曾经是太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在当时曾有力地调动起广大农牧民生产积极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分散经营的"单干户"很难进行农牧业结构的区域化调整,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牧区的"集团军",适应了市场经济要求,顺应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2009年,太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总利润939万元,实现户均增收8333元、人均增收2591元,养殖户逐渐呈现出马铃薯种植、蔬菜种植、奶牛肉牛养殖、小三养养殖、农机服务五大类。截至目前,全旗累计注册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20个,其中马铃薯合作社41个、蔬菜合作社17个、油料种植合作社3个、农机合作社32个、奶牛养殖合作社38个、肉牛养殖合作社59个、"小三养"合作社23个、其他类型合作社7个,注册总资金达14255万元,涉及6个苏木乡镇、98个嘎查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5%,覆盖农牧户3269户,吸纳会员13356人。

  产业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专业合作社为加快标准化生产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在标准化生产模式选择上,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业龙头企业连接了农户、获得了稳定的生产原料来源;合作社依托企业进入市场、降低了自身的经营风险;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实现了增产增收,这就是太仆寺旗"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太旗是马铃薯的集中生产区,目前,太旗有年处理达万吨以上的马铃薯加工企业5家,其中精深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能力近10万吨,为广大马铃薯种植户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有效的减轻了农户种植马铃薯的风险。

  在生产过程中,专业合作社推行标准化生产,形成了"统一品种、统一生产管理、统一销售、统一结算",保证产品质量站稳市场,以合作社为组织载体,为农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目前,太旗已通过马铃薯有机认证500亩,马铃薯绿色食品22.5万亩正在认定中;已申报了马铃薯有机食品基地并通过国家商标总局认证,注册了"精豆"牌商标,进一步提高了马铃薯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积极为社员提供马铃薯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资料供给、新品种引进、实用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等服务;扩大稳定的销售渠道,将马铃薯销售到北京、山东、山西等地区,与当地马铃薯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通过专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增加了农户收入。2009年末,太旗马铃薯总产量47.3万吨,产值3.9亿元,受益农户4.5万户、16万人,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331元。

  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流通成本,专业合作社架起了农牧民与市场对接的平台。

  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既要顾生产,又要顾销售,农畜产品很难打通市场销路,而太仆寺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农牧户,发挥了组织协调作用,产生了组织品牌效应,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无缝衔接。

  骆驼山镇的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理事长的带领下,积极开拓市场,走订单农业的道路。2008年,"兴农"合作社在北京争取到了韩国某泡菜企业为期三年、300亩的大白菜订单,2009年,这300亩大白菜让社员亩均纯收入达到了1000元左右,合作社纯利润近30万元。

  该旗积极探索"农超对接"新模式,搭建农牧民与市场直接对接的平台。2009年,太旗宝昌镇后房子村的"爽华"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60万元,开展柴乌鸡养殖业务。由于所产的乌鸡蛋纯天然、无污染、营养丰富,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合作社在锡盟多家超市已设有直销点,聘请了专门的销售人员,乌鸡蛋销售价格达到8元/市斤,销路十分看好,每天的利润基本都在1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