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又特意跑去吃了张飞牛肉,“张飞”依旧神采奕奕 ,突发联想,新生感慨。。。 7月中旬经过一家面馆的时候,因为当时是边走边玩手机,突然有人大喊:嘿,张飞牛肉面,好吃的很。声音洪亮,没有半点防备,着实被这个声音吓一跳。抬头看见眼前一个吹胡子瞪眼的“张飞”,一身古装行头,全脸乌气巴黑的,美髯浓黑好看,两眼瞪着,一举一动,形神俱似张飞。他也发现我在关注他,他接着更卖力的大喊:客官,进店尝尝,好吃得很。当时因为刚吃饭就走了,随后几天一直好奇,想去看看张飞牛肉面到底如何?想一探究竟,带着好奇心进去尝了,感觉不错,店铺简单装修,几张桌子板凳就是简单摆开,朴素整齐。8月,9月都进去吃了好几次,每次还没有走到张飞牛肉面的店铺,张飞就老远喊:嘿,张飞牛肉面,好qi(吃,四川发音)的很。。今天又去了一次张飞牛肉,感触颇深,回想起我们干销售的可以从"张飞"牛肉面身上学习好好几条精神,用在农资销售上值得借鉴,现在分享如下: 1:突破观念,出门迎客。见过大大小小的面馆,可能只有等我们饿的时候才会去随便选择一家就餐,过后要是味道可以价格合理估计我们才有继续回头去吃的想法,关键就在于,进门第一次,我们怎么选择?选择去哪家?都是花钱吃饭,顾客不稳定的情况下,估计很多老板认为,生意好坏在于运气和味道,A君选择了B面馆,等下一次饿的时候在同一地方可能会选择C面馆。B面馆都没有映象咯。如果A君第一次经过张飞牛肉面馆的时候被“张飞”大喝一声吓一跳,你下次经过的时候心里肯定会有意识的记起张飞当初那一声大喝。加上张飞出门迎客,此街头行为艺术确实让我们普通大众映象深刻,着事难忘。肚子饿了自然想到当初的张飞牛肉。农资行业除了跟风就是缺乏思路,总是固步自封,认为别人怎么做我们就跟着怎么做,思路总是学习别人的。其实张飞牛肉面馆那条街做面食的好几家,为什么张飞牛肉面馆生意源源不断,自己门前冷冷清清。那是有原因的。 2:面不在多,而在于精。其实张飞牛肉面馆里面的吃并不多,前前后后加起来貌似也就十来二十个吃法,主推的也就那么几个面食。这个跟我们做农资有很大的区别,农资企业经常是别人卖什么东西好就造一个差不多的甚至一模一样的产品,别人卖雪碧,就跟着卖雷碧,雪和雷是一个字吗?差距是一个级别吗?不断的模仿,从未超越。仿造版本多的不胜其数,好比国内仿造康宽(当然提这个例子有点不恰当)琳琅满目,一个企业甚至做10来个版本的康宽的投放市场同时投入市场,在数量上不输其他企业,没有定位自己的位置。张飞面做法不多,客户选择不多,客户反而源源不断。产品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同样的道理。 3:抢占资源,攻其不备。“张飞”牛肉面多多少少跟面做法没有多大关系,反而跟“张飞”名人效应有很大的关系。刘备爱哭,关羽爱酒,张飞爱面,所以现在就有了一种酒叫关公坊(郝哥,那个黑人做的代言),有了一种面叫张飞牛肉面。而刘备就凄惨多了,没有这方面的利用价值。销售成功往往需要多方面的资源,好比客户资源,产品资源,渠道资源等等。一个企业在一个局部区域希望依托一个大的优质客户,一个优质大的客户拥有健全的零售销售终端。特别最近几年农资销售行业更发生了观念的转变了,更多企业把心思放在零售终端上面了,说穿了以后农资销售大战就在终端进行的。谁有终端资源,谁就能力胜利更进一步。 4:坚持到底,销售服务。只要你经过张飞牛肉门前总有张飞在此不分晴天雨天下雪天重复一句不变的内容:嘿,张飞牛肉面,好吃的很。时间不管怎么变,张飞的嗓门依旧,装扮依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面,更是勾起历史的回忆。 |
张飞牛肉面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