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主要原料的品质判断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5444 | 回复数:6

发表于: 2010-12-18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饲料成品的品质不可能高于原料的品质,没有好的原料,再好的配方也是枉然,所以唯有选择优良的原料,才能确保饲料品质。

  水产饲料中常用的原料有以下几类:1.动物性原料;2.豆类和植物油粕类;3.油脂类;4.谷类和块根类;5.谷物和淀粉加工产品;6.食品工业副产品;7.其它单味原料。

  以下我们将依据以上类别谈谈饲料原料的品质判断:

一、动物性原料

  1.鱼粉

  (1)一般地,就制造方法而言,间接加热者优于直接加热;就原料而言,全鱼所制者优于杂鱼所制者;就鲜度而言,在船上制造的比在陆上制造的好,另外鱼的大小阶段、产卵期等均影响鱼粉成份。

  (2)掺假:由于鱼粉是高价格产品,掺假的可能性较高,任何稍具化学知识的人,均可经由鱼粉的混合,生产完全符合规格的产品,如果遇上不法商人,可能会掺用廉价的劣等原料鱼目混珠,因此购买鱼粉时必须提高警觉,更不能过份依赖所订的规格。

  掺伪的原料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尿素系树脂、肉骨粉、虾粉、下杂鱼、不洁之禽畜肉、锯木屑、花生壳粉、粗糠、钙粉、贝壳粉、淀粉、糖蜜、尿素、硫酸氨、鱼肝油、鱼精粉、棉籽粕、蝙蝠粪、蹄角等,有些是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有些是当增量剂使用,有些是用来改变成品物性,有些是调整风味、色泽用,有些兼有数种用途,但大多是廉价而不能消化吸收之物质。

  (3)官能检查:借助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来了解鱼粉是否正常,并可经由放大镜、显微镜之被盗找出掺伪及过热之现象,从而正确评断原料之正确品质。

  (4)分析化验:

  ①水份:应合于规格,愈低愈好,但太低(7%以下)则有过热之嫌,胃蛋白酶消化率低。利用率亦差,且含有肌胃靡烂素之可能性亦大。

   ②粗脂肪量:含量宜低,超过15%之鱼粉已不宜饲料用,因含油量多表示其加工不良或原料不新鲜,且产品贮存不易。

  ③粗蛋白质:粗蛋白质含量之高低并不全然代表品质之优劣,但不失为判断之指标,一般全鱼鱼粉之蛋白质应在63%~70%之间,太低可能属下杂鱼所致,太高则可能掺伪或劣质鱼所制(如鲨鱼等)。

  ④灰份、钙、磷:灰份高即骨多肉少,反之则骨少肉多,钙、磷比例应一定,钙含量高可能加人廉价钙源,灰份20%以上可能非全鱼所制。

  ⑤胃蛋白酶消化率:此乃评价蛋白质之重要依据,此法简易可行,正常应在90%以上,否则可能加入皮革、羽毛粉等高蛋白物质。

  ⑥组织胺:含量愈高,引起肌胃靡烂之可能性愈大,一般而言沙丁鱼、青花鱼及南美洲等鱼粉所含较高、白鱼粉较低。

  2.鱼溶浆、鱼溶粉、混合鱼溶粉

   ①鱼溶浆的pH值一般在3.5~4.5之间。

  ②鱼溶浆、混合鱼溶粉的氨态氮含量应在0.2%~0.6%之间,超过0.8%可能已变质。

  ③脂肪含量越低越理想,脂肪含量高的产品易导致氧化、酸败。

  ④含盐量若在6%以上则有人为添加的可能,鱼溶浆、鱼溶粉的钠、钾比例应为1:1,如果钠比例高则可能掺盐。

⑤鱼溶浆、鱼溶粉的成分随鱼种、原料来源及制造方法而不同,通常含内脏的产品,其蛋氨酸及赖氨酸含量略高。

  3.虾粉、虾壳粉、蟹粉、蟹壳粉

  ①此类产品的成分随原料、品种、处理方法及鲜度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需检测各项成分再做配方计算。

  ②有些虾壳粉和蟹壳粉是由日晒干燥而成的,易污染细菌,腐败氧化问题严重,应注意。

  ③有些产品为防腐而采用盐浸,再加以干燥,含盐量较高(约7%),设计配方时应留意。

  ④虾肉易变质,原料若未立即处理,或处理过程不良,对品质影响很大,选购时须注意 。

  4.肉骨粉、肉粉

   ①肉骨粉及肉粉是品质变化相当大的饲料原料,成分与利用率好坏之间相差相当高,故成份与效果掌握不易。

  ②影响成分与品质的因素主要为原料的品质与成分、加工方法、掺杂及贮存期间的变化等。

  ③腐败原料制成的产品品质必然不好,甚至有中毒的可能,过热产品会降低适口性及消化率,溶剂提油者脂肪含量较低,温度控制较容易,含血多者蛋白质较高,但消化率差,品质不良。

  ④肉骨粉及肉粉受细菌污染的可能性极高,尤以沙门氏菌污染最受注目,平常应定期检 查活菌数、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数。

  ⑤肉骨粉掺假的情形相当普遍,最常见的是使用水解羽毛粉、血粉等,较恶劣者则添加羽毛、贝壳粉、蹄角、皮粉等以调整成分。

  ⑥正常产品的钙含量应为磷含量的2.2倍以下,比例异常者即有掺假可能。

  ⑦灰分含量应为磷含量的6.5倍以下,否则即有掺假的可能。

  ⑧应注意骨粉的鲜度问题,含骨比例及低价值蛋白比例。

  5.血粉

  ①干燥方法及温度是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持续高温会使赖氨酸失去活性,利用率随之降低,所以赖氨酸的利用率是判断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通常瞬间干燥及喷雾干燥的产品品质较佳,蒸煮干燥者品质较差。

  ②鲜血原料的鲜度、纯度及添加比例也影响成品品质,不同来源的血液其成分也不同。鸡血所含赖氨酸约7%,牛血及猪血更高,猪血与牛血比较,前者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较多,后者赖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及苯丙氨酸较多。

  ③同属蒸煮干燥的产品,其水溶性差异变化也很大,采用低温生产的产品水溶性较强,高温干燥生产的产品水溶型较差。

  ④水分应控制在12%以下,若太低可能是因为加热过度,颜色趋黑,消化率也较低。

  ⑤由于血液粘性高,不易干燥,一般常加入植物性原料以改善物理性质,所以成分差异很大,且增加赖氨酸的损失。

  6.水解羽毛粉

  ①水解程度是影响品质最大的因素,过度水解(如胃蛋白酶消化率在85%以上)为过度蒸煮所致,此方法会破坏氨基酸,降低蛋白质品质。同样水解不足(如胃蛋白酶消化率在65%以下),为蒸煮不足所致,双硫键未破坏,蛋白质品质也不好。

  ②石灰可促进蛋白质分解,且可抑制臭气产生,所以有些厂家使用石灰做促进剂,但加入石灰会加速氨基酸的分解,胱氨酸约60%,其他必须氨基酸约有20%~25%的损失。

  ③羽毛粉的原料在处理前不能有腐败现象,因为羽毛一浸水,放置一段时间马上产生恶臭,造成公害。基于此,与身体分离后的羽毛,应尽早处理。

  ④羽毛粉的成分及其营养价值随处理方式的不同与原料中混入家畜的头、脚、颈、内脏的多少而有显著的差异,头颈等含量多时,脂肪量较高,但易变质。好的成品粗脂肪应在4%以下。

  ⑤产品颜色变化大,深色者如果不是因烧焦所致,在营养价值上应无差别。

  ⑥以放大镜检查成品若见条状、枝状或曲状物多时,可能是水解不够所致。

  7.蚕蛹

  蚕蛹含脂肪高达20%~30%,不宜久置,易变质、氧化、发霉,并生恶臭,水分含量应尽可能压低。

二、豆类与植物油粕类

  1.棉籽饼、棉籽粕

  ① 游离棉酚的含量是品质判断的重要指标。游离棉酚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肝、肾及神经、血管的毒性,鱼棉酚中毒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生长受阻,并影响繁殖性能。因此游离棉酚含量太高则利用程度会受到很大限制。蛋白质品质可根据粗蛋白及赖氨酸含量来判断。

  ②加工方法对棉籽粕的品质影响也很大,机榨产品残油量较高,游离棉酚含量较低,因为在加工过程中,经水及高温的作用,游离棉酚与赖氨酸结合,因此这种产品赖氨酸含量减少,蛋白质价值变差。采用溶剂提油的产品,残油量低,蛋白质品质较佳,赖氨酸含量较高,但游离棉酚含量高。预榨萃取的产品其残油量及游离棉酚含量均低,蛋白质品质也较高。

  ③加工中生棉混入量和黑色棉籽壳含量对成分影响很大,壳的粗蛋白含量在5%~10%,而棉籽本身含55%的粗蛋白,所以生棉混入量和棉籽壳含量高的产品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品质不好。

  ④不同产品品质变化相当大,特别是很多过熟棉籽粕,造成赖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及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破坏,利用率很差。

  ⑤棉籽粕易污染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使用时应注意。

  2.花生粕

  ①适当的蒸煮、加热可去除生长抑制因子(120℃左右可破坏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但过热处理(200℃以上)则降低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率,通常溶剂萃取或预榨萃取产品温度容易控制,品质较佳,机榨的产品因加温不均,故品质差异较大。

  ②花生粕易污染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所以选择货源应非常小心,高温多湿季节已不可久贮。

  3.菜籽粕 菜籽饼(粕)粗蛋白含量一般为35%~38%,但蛋白质消化率较豆粕和棉籽粕低,在氨基酸构成方面与棉籽粕相似,赖氨酸、蛋氨酸含量及其利用率较低。菜籽饼粕目前主要被作为肥料使用,其原因除以上所分析的蛋白质品质较差外,还由于菜籽饼中含有一系列毒素或抗营养因子,其中单宁、植酸主要是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和饲料中矿物元素的利用率,而含量较高的芥子苷(也称硫苷或硫甙,在甘兰型菜籽中含量为6%~9%),虽然本身无毒,但与芥子酶作用后可生成致甲状腺肿的口恶唑烷硫酮和硫氰酸盐以及能破坏消化道表层粘膜的异硫氰酸盐。因此使用菜籽饼喂鱼,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出现摄食量下降、甲状腺肿大等症状,而生长速度一般只相当于豆饼组的70%左右。为了提高菜籽饼粕的使用效果,避免中毒,一般采用限量使用(用量宜控制在20%以下),并加强搭配(与鱼粉、豆饼配合使用)或添加赖氨酸。用量较大时,宜作去毒处理。目前菜籽饼去毒一般是采取坑埋或发酵的方法,也可采用水或有机溶剂浸泡去毒。

  4.芝麻粕 加热程度对芝麻粕的品质影响很大,因为温度过高(一般不宜超过110℃)会造成维生素的损失,并且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及胱氨酸等氨基酸的利用率降低,一些国产芝麻饼为提高麻油香味,加热过度而焦化,使用时应留意。

  5.豆粕、豆饼

  ①大豆饼蛋氨酸含量较低,蛋氨酸为豆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②热处理程度不够的浸提豆粕中含有较多的抗胰蛋白酶、血球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从而影响豆粕的利用和鱼、虾的生长。白酶含量高于0.09%时,鱼的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因此提高大豆粕营养价值可通过合理搭配、添加蛋氨酸以及对抗胰蛋白酶值高的生豆粕进行适当的热处理(110℃,3分钟)等途径来实现。此外尚可以通过育种途径培育低毒大豆品种。

  ③购买豆饼时,除需作粗蛋白分析外,还需注意检测抗胰蛋白酶值,对抗胰蛋白酶值超标的生豆饼要先热处理再利用。由于豆粕蛋氨酸含量低,且无粘性、无香味、诱食性差,宜与其他动物性饲料搭配使用。

  6.葵籽饼

  ①向日葵的外壳厚实,壳占籽实的35%~40%。含量主要取决于去壳情况。去壳较完全的葵籽饼含粗蛋白35%~37%,而带壳榨油的葵籽饼含粗蛋白仅22%~26%。部分带壳的葵籽饼粗蛋白含量为27%~32%。蛋白质中蛋氨酸含量高于大豆饼达1.6%。

  ②向日葵饼粕适口性好,蛋白质消化率高 (与豆饼相当)。是鱼饲料中的优良蛋白源,但由于目前生产完全脱壳葵籽饼很少,多为带壳产品,粗纤维含量较高,因此用量也不宜太大。

  三、油脂类

  l.油脂选择注意要点

  油脂含有高量热能,故对饲料效率的改善效果显著,但劣质油脂的使用,不仅影响生长,还会导致鱼体中毒,故必须慎重选择,表中为各种油脂的规格。

  此外,在选择上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有没有加抗氧化剂。油脂属于容易氧化的饲料原料,添加抗氧化剂与否对成品贮存性及品质影响很大,抗氧化剂一般使用 BHA、BHT 等。

  ②有没有氧化。油脂在室温下易氧化,初期产生过氧化物,然后再分解为酸类及酮类,因而产生臭油垢味。氧化后的脂肪品质变差。

  ③应防止在鱼油中掺有其它油脂。如:鲸油、米糠蜡、蓖麻油、桐油、菜籽油、蚕蛹袖、变质鱼油等。

  ④总脂肪酸包括游离脂肪酸及与甘油结合的脂肪酸总量,油脂能量大部分由脂肪酸提供。因此把总脂肪酸量为能量值的指标。

  ⑤脂肪分解后会产生游离脂肪酸,所以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可作为鲜度判断指标。在营养上而言,游离脂肪酸对动物无害,但太高的游离脂肪酸表示油脂原料不好,会降低适口性。

  ⑥鱼油中含有水分易使油脂起水解作用而产生游离脂肪酸,加速脂肪的酸败,并降低脂肪的能量 含量。⑦不溶物或杂质应小于0.5%。

附表:

项目 精致新鲜水产物肝油 精致新鲜鲸油 精致植物油
外观  黄色~黄褐色  黄色~黄褐色  黄色~黄褐色
气味  有鱼腥味,无腐臭味  稍有鱼腥味,无腐臭味  无腐臭味
融点  -5℃以下  -5℃以下  -5℃以下
碘价  140~160  80~120  80~120
酸价  ∠2  ∠2  ∠2
过氧化物价  ∠5  ∠5  ∠5
不皂化物(%)  ∠3  ∠3  ∠3
微生物A(IU/g)  500~2000  500~2000  500~2000
微生物D3(IU/g)  200~500  200~500  200~500

  在选择上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有没有加抗氧化剂:油脂属于容易氧化的饲料原料,添加抗氧化剂与否对成品贮存性及品质影响很大,抗氧化剂一般使用 BHA、BHT等。

  ②有没有氧化:油脂在室温下易氧化,初期产生过氧化物,然后再分解为酸类及酮类,因而产生臭油垢味。氧化后的脂肪品质变差。

  ③应防止在鱼油中掺有其它油脂。如:鲸油、米糠蜡、蓖麻油、桐油、菜籽油、蚕蛹袖、变质鱼油等。

  ④总脂肪酸包括游离脂肪酸及与甘油结合的脂肪酸总量,油脂能量大部分由脂肪酸提供。因此把总脂肪酸量为能量值的指标。

  ⑤脂肪分解后会产生游离脂肪酸,所以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可作为鲜度判断指标。在营养上而言,游离脂肪酸对动物无害,但太高的游离脂肪酸表示油脂原料不好,会降低适口性。

  ⑥鱼油中含有水分易使油脂起水解作用而产生游离脂肪酸,加速脂肪的酸败,并降低脂肪的能量含量。

  ⑥不溶物或杂质应小于0.5%。

  四、谷类和块根类:

  1.玉米:

  ①玉米与其它谷物一样,品质随着储存期、储存条件而逐渐变劣,储存中品质的降低大抵可分为三种:a.玉米本身成份的变化;b.霉菌、虫、鼠污染产生的毒素;c.动物利用性降低,尤其进口玉米经长期储存,品质亦随之减低。

  ②来源、季节与品质: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广,完全采用机械收割,机械运输与机械干燥,加之凹玉米易碎,故玉米不易保持完整,粉率较高,霉菌污染机会亦大;泰国玉米受地理环境影响,高温多湿,加上储存设备不良,故褐变多,黄曲霉素高;南美、南非玉米一般而言,外观纯净、粒子完整;中国东北产玉米水份低于美国玉米,品质尚可;同一产地不同季节里亦有不同品质,以美国玉米为例,1月~2月上市者水份较高,7月~9月则较低,粗蛋白 质含量亦随之相对变化,冬低夏高。

  ③受霉菌污染或酸败的玉米均会降低动物食欲及营养价值,若已产生毒素则有中毒的可能,所以进口或购买玉米应制订黄曲毒素限量,有异味的玉米应避免使用。

  2.小麦的品质判断:

  ①小麦品种间蛋白质含量差异很大,配方计算上应注意。

  ②小麦皮部灰份含量高,故小麦粉灰份含量多的话,显示皮部较多,依此可做小麦品质判断的项目之一。

  ③小麦亦有污染麦角毒的可能,子实生长异常者,应注意检验。

  五、谷物加工副产品

  1.麸皮

  ①本品呈片状,故掺假时容易辨识,粗细则受筛别程度及洗麦用水多少的影响。

  ②成份含量受小麦品种影响很大,硬冬小麦所制成的,粗蛋白含量较高;春软小麦所制成的,则粗蛋白含量较低;白小麦制成的比红小麦制成的低,此外,小麦筛出残留物含量, 小麦粉混入量及研磨阶段的不同均会影响麸皮的成份。

  ③麸皮易生虫,故不可久贮:水份超过14%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变质,购买时应注意。

  2.次粉

  ①木品成份受研磨程度、小麦不同部位比例及小麦筛出残留物混入量等因素的影响。

  ②本品市场需求高,经常缺货,所以供应商掺假的可能性较大,因次纷呈粉状,辨识不易;一般掺假的原料有麦片粉、燕麦粉等低价原料,可依风味、镜检、外观及成份变化等方式辨识。

  ③所含淀粉及筋蛋白太低,或纤维太高时会影响粘和效果。

  3.玉米胚芽粕

  ①所用原料的品质对成品品质影响很大,尤其含霉菌毒素的玉米,制成淀粉后其毒素均残留于副产品中,玉米胚芽粕中的霉菌毒素含量约为原料玉米的1倍~3倍。

  ②本品不耐久贮,很容易发生氧化。采购原料及验收时应考虑鲜度与贮存性能。

  ③溶剂提油的玉米胚芽粕脂肪含量低,过热情形少,品质较稳定,亦较不易变质。

  4.α-淀粉:

  ①供鳗鱼、甲鱼料使用的α-淀粉其品质关键在于其粘弹性的强度上,必须严加控制。

  ②α化程度影响品质,因为肉食性水产动物对生淀粉的利用性很差,如果α-淀粉糊化程度不够或掺加β-淀粉时,对消化影响很大。

  ③制造方法、制造条件、生产设备及原料来源对淀粉品质影响也很大。一般而言,转性淀粉要用薄滚筒、低蒸汽压的机械,产品的粘性、伸展性均佳;硬性淀粉要用厚滚筒、高蒸汽压的机械,所得成品粘性好,但伸展性较差。

  六、食品工业副产品

  l.啤酒粕:

  ①在高温、高湿状况下,超过12%水分的产品不耐储存,易生霉变质。

  ②制酒原料、糖化程度及干燥方法均影响成品品质及成份,尤其干燥方法及干燥程度影响最大。过热产品会影响利用等,日晒又可能导致变质。

  ③干燥前榨汁与否及榨汁程度影响很大,汁液流失愈多,成品蛋白质含量愈低,粗汁水含量愈高。

  2.啤酒酵母

  ①本品吸湿性强,水分宜在10%以下,包装、储存状况均应特别注意。

  ②不可污染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

  ③本品产量低,价格高,掺假的机会很大。掺假的原料有黄豆粉、麦根、淀粉等物,可通过显微镜检查酵母菌及其溶水性进行判别。

  ④干燥可杀死酵母,且破坏细胞壁,增加细胞内成分的利用率,但加热过度的产品,利用率变低。

  七、其它单体原料:

  酵母粉:

  1.酵母粉属高价值原料,掺假的可能性高,品质好坏之间差异亦大;使用显微镜检查酵母菌数为判断是否掺假及酵母浓度的简易方法。但有些产品并未掺假,只因加热破坏而无法分辨菌体,此时可由核酸或血色素的含量来鉴定是否纯品。正常产品的核酸含量应在4%~8%之间,血色素应在0.7%~0.8%之间。但此法对脱核酵母无效。

  2.很多酵母粉产品是利用豆粉发酵或于酵母液中掺入豆粉,然后细碎后得到的产品。该品酵母浓度低。由于酵母具溶水性,若掺有杂质,尝之即可轻易分辨出。

  3.酵母粉易吸湿结块,包装不良者甚易结块变质,应小心储存与使用。(完)
联盟管理 发表于: 2010-12-18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好几个QQ群里看到卖假鱼粉得

做一个思想的农业人!http://www.nongzi100.com
发表于: 2010-12-19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了 不错不错啊
发表于: 2010-12-19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很详细啊,好贴
发表于: 2010-12-20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中国农资联盟 的帖子

你还真是什么也看得到啊
发表于: 2010-12-22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ng

 饲料兽药 forum


好帖子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10-12-23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还真实用!只是我还没搞养殖呢,先学习下!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