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6052 | 回复数:1
专题—农药剂型 第四章 可溶性液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1.水剂:AS,是有效成分或其盐的水溶液制剂,药剂(分散相/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水(介质/溶剂)中的真溶液制剂。 2.可溶性性液剂:SL,是均一、透明的液体制剂,用水稀释后,形成真溶液,药剂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介质中。 二、不同的原药加工成不同的剂型 水剂(AS) 浓可溶剂:溶剂为与水混溶的液体 水剂: 原药在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稳定 不溶于水或溶解度很小,可形成水溶性盐,并保持原药的活性, 有机酸类、碱金属粒子和有机胺类形成水溶性盐 有效成分与酸离子形成水溶性盐 浓可溶剂: 原药在水中有很大的溶解度 在水中不稳定或不溶于水或溶解度很小,但在与水混溶的溶剂有较大的溶解度。 三、可溶性液剂的组成 1.溶剂 加工成水剂时,溶剂是水;另一类溶剂是可与水混溶的液体;低级醇类和酮类。 考虑溶剂对原药的溶解度、价格、来源等,一般选择极性较大的溶剂,或复合溶剂。 2.可溶性液剂的助剂 AS一般加入SAA、防分解剂、防冻剂、防霉剂等。 2.可溶性液剂的助剂 SL助剂有乳化、增溶、渗透作用,还需要考虑: (1)HLB值、克拉夫点和浊点 HLB值一般要求大于10,在使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希望克拉夫点愈低愈好,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希望克拉夫点越高越好。 定义:克拉夫点,又称三相点,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征参数,体系中可能存在着三个相,即表面活性剂真溶液胶束和固体表面活性剂,此温度成为三相点 (2)表面张力和接触角 加入润湿剂降低表面张力和接触角,改善药液的润湿性、展布性,有利于药液的吸收。 (3)助剂结构对农药生物活性影响; (4)助剂用量; (5)低起泡性和低毒性助剂。 第二节 可溶性液剂的配制技术 一、SL的配制技术 能溶于水的原药可以直接配制成AS; 难溶于水或溶解度低的 配制方法有两种 物理方法:根据农药有效成分的物理特性及各功能团的结构组成,寻找溶解介质,利用增溶作用、助溶作用及其助剂的功能配制成SL。 化学方法:改变农药有效成分结构,增大在介质中的溶解度。 二、SL质量测定指标 1.有效成分 2.水分含量 3.酸碱度、持久起泡性 4.稳定性、水互溶性 5.黏度、表面张力 补充:可溶性液剂与微乳剂的区别 1、在适用的农药活性物品种上的区别。可溶性液剂的研制对象为在水中呈微溶状态的农药原药,而微乳剂配制的对象更广泛,还包括大量的难溶的农药原药。 2.在微乳剂中,对固体农药活性物只需用少量非极性溶剂配成药液即可。而在可溶液剂中,不管是固态或液态农药,均需配以大量的极性溶剂以提高亲水性。 3、制剂的有效成份含量不同,同一农药用SL剂型能制成较高含量的制剂,而用微乳剂不可能制成高含量制剂,例如吡虫啉,即使利用特种溶剂所配制的微乳剂,其含量都难达到3%,以致不能实现产业化。但配制成SL,其浓度都可高达20-30%。 4、可溶液剂与同含量微乳剂相比,由于微观结构不同,其导电性较大,一般情况下,可测定溶液电导以作进一步的鉴别。 5、SL的最大优点在于:许多原来很难制得液体剂型的原药,通过SL剂型能溶于水,并能呈分子状况,具有很强的穿透性,通常用于特定的防治对象。例如吡虫啉SL主要用于动物皮毛的杀虫,树木的保护,而25%戊唑醇可溶液剂则主要用于木材的处理等方面。 6、基于和微乳剂相同的原因,不宜轻易扩大SL的使用范围,尤其不宜大面积推广到大田作物及食用的瓜果蔬菜等品种上。 ————本帖来自中国农资联盟农资人论坛 www.nongzi100.com ,中国农资联盟农资网www.nongzi.me,如有转载,请注明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