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 麻山药种植管理的技术 [复制链接]

二维码
发表于: 2017-7-22 09: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合理种植的管理方法
一、选择适宜优良品种(本地口碑好的品种)。
二、选择地块选地势高,排水好,土层深厚的沙壤土。
三、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要充分发酵好)5000公斤或者袋装有机肥3-5代,缓释肥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撒道富修根3-5公斤。(如果上茬线虫有发生要结合线虫剂使用)
四、适时种植:当气温维持在12℃,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定植。
五、田间管理:
苗期,出苗后若出现死苗弱苗黄化或者受除草剂药害的山药可以用修根马尾藻100倍喷施救治或者用撒道富牌-修根灌根结合叶面喷施救治。(实际上这里最好是在苗期提前用撒道富牌-修根灌根预防最好,即省钱又管用)
中期,一般在上半架和满架时各追肥1次,二铵15―20公斤,钾肥15公斤并结合用原粉叶面喷施或者冲施补充营养以提高抗逆性和提高产量。
在遇到久旱无雨的天气条件下,应轻浇水1―2次,如遇到多雨天气时,要及时排除畦内的积水,防止出现涝害和加重病菌的传播引起烂根根腐。 B特别声明:近年来山药最难防治的问题就是死苗,烂根和根腐,若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预防为主,即省药又省工又省钱。
同时做好下边几个误区避免  
一、选种误区  农民只注重眼前利益,习惯选择品质好、块茎均匀的出售,留为种用的多为次等的、畸形的、有病的块根块茎。这样做当年的收入也许会高些,但第二年、第三年以后病虫害加重,畸形块根块茎增多,山药的产量和品质下降,致使效益降低。因此山药种应选择均匀、整齐、无病的块茎,而且需经4~5年换1次,以减少因连年种植品种退化现象的发生。  
二、施肥误区  据调查,农民光施肥一项亩投入就近800元,投入越来越大,但产量并没有增加。鸡粪做底肥本来是利于山药生长的,但大多数农民施用的鸡粪未完全腐熟,造成地下害虫数量增加,在其腐熟过程中与山药争肥、争水,有时出现烧苗现象,造成苗小苗弱,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反倒对山药生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麻山药完全靠自身转化运输养分要到6月中旬以后,而此时化肥的肥效已经流失的差不多了。试验发现,化肥不做底肥,而改为追施,即分别于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追3次,和施底肥及7月中旬、8月中旬两次追肥的模式相比较,只进行追肥的产量反而高。因此在施肥上实行有机肥做底肥一次性施入,化肥追施就可以了。每次追二铵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此处建议少用含激素过多的冲施肥使用)如果是缓释肥料可做底肥用。  
三、用药误区  农民喷药往往是多加药少加水,其实这是防治病虫害中最忌讳的问题。一是用药浓度大,易产生药害,二是用药多,成本增加,三是因为药液少,容易造成喷撒不均匀,导致防治效果差。盲目用药也是麻山药生产中的一个大问题。买便宜药,不注重质量就图便宜。这也是近几年种植麻山药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如果预防前提工作的做的好后期完全可以少打药甚至不打药)  
四、化控误区  化控应从麻山药蔓大部分爬到第二“菊花顶”时开始喷多效唑或缩节安,开始的两次间隔15天左右,以后根据长势应每隔10天喷1次,到8月底9月初结束。这样可以做到茎叶壮而不旺,获得较高的产量。而大多数药农却是等茎蔓爬满架,茎嫩梢相互缠绕扭曲成疙瘩时,才开始化控。喷药时不是单独喷幼嫩部分,而是全株喷洒,而且习惯和其它农药混合使用,容易形成地上旺而地下块根块茎生长不好,造成产量低,效益差。

联盟管理 发表于: 2017-7-22 19: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烦不要这样发广告 谢谢了

做一个思想的农业人!http://www.nongzi100.com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