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细菌性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11708 | 回复数:34

联盟版主 发表于: 2014-10-25 09: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梨火疫病 Erwinia amylovora (Burr.) Winslow et al.


梨火疫病是目前梨树上的毁灭性病害,是我国最主要的检疫对象之一。除侵染梨以外,还能为害苹果和其他多种蔷薇科植物。

症状与识别:花器被害后呈萎蔫状,深褐色,并向下蔓延至花柄,使花柄呈水渍状。叶片发病,先从叶缘开始变黑色,然后沿叶脉发展,最终全叶变黑、萎凋。病果初生水渍状斑,后变暗褐色,并有黄色粘液溢出,最后病果变黑而干缩。枝干被害,初呈水渍状,有明显的边缘,后病部凹陷出现溃疡状,呈褐色至黑色。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枝干病部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4年。春天病组织上形成的菌溢,遇到潮湿、温和的天气,从病部渗出大量乳白色粘稠状的细菌分泌物,即为当年的初侵染源,通过昆虫(主要是蚜虫、梨木虱)、雨水、风、鸟类以及果农的田间操作传播,从伤口自然孔口(气孔、蜜腺、水孔)、花侵入寄主组织,当年发病部位形成的菌溢,通过传播,造成多次再侵染。梨火疫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感病寄主繁殖材料(包括种苗、接穗、砧木)。此病于初春随新梢生长而发生,夏季之后几乎不发生。有一定损伤的花、叶、幼果和茂盛的嫩枝最易感病。病菌生长所需的温度范围为6-37℃,最适温度25-27℃,致死温度45-50℃/10分钟。


防治方法:

①严格检疫是目前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②冬季剪除病梢及刮除枝干上的病皮,加以烧毁或深埋。花期发现病花,立即剪除。

③及时防治传播昆虫。

④及时喷布杀菌剂,特别要注意风雨后要及时喷药,因为风雨后形成大量的伤口也有利于细菌的侵染。发病前可喷洒1:2:200波尔多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发病初期可喷洒20%叶枯唑(叶青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药,连喷3-4次。

熊兴平——反思者
联盟版主 发表于: 2014-10-25 09: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猕猴桃溃疡病
学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细菌性病害,被列为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此病来势凶猛,流行年份致使全园濒于毁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病的发生危害,不仅减低产量,而且导致果皮变厚,果味变酸,果实变小,果形不一,品质下降,商品价值降低。除猕猴桃外,还为害扁桃、杏、欧洲甜樱桃、李、桃、梅等果树。
为害状:主干和枝条受害,病部皮层水渍状软腐,潮湿时病部产生白色黏质菌脓,与作物伤流混合后呈黄褐色或锈红色。病菌能够侵染至木质部造成局部溃疡腐烂,影响养分的输送和吸收,造成树势衰弱,严重时可环绕茎干引起树体死亡。
在新生叶片上叶脉间呈现褪绿小点,水渍状,后发展成不规则形或多角形、暗黑色或褐色斑点,病斑周围有较宽的黄色晕圈。在连续低温阴雨的条件下,因病斑扩展很快,有时也不产生黄色晕圈。受害嫩枝上的叶片卷曲成杯状,后嫩枝枯萎。

花蕾受害后不能张开,变褐枯死后脱落。受害轻的花蕾虽能开放,但速度较慢或不能完全开放,这样的花可能脱落也可能座果,但形成的果实较小,易脱落或成为畸形果。

发病规律: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病菌在叶、枝干的病斑中越冬。溃疡病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借风、雨、嫁接等活动进行近距离传播,并通过苗木、接穗的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次年春在雨水潮湿时,多年干上出现菌脓白点,自粗皮、皮孔、剪口、裂皮等伤口溢出,并迅速扩散变乳白色,后变红褐色,借风雨、昆虫、人、畜及工具等传染,从寄主的气孔、皮孔、伤口侵入。病原细菌侵入细胞组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潜育繁殖,破坏输导组织和叶肉细胞,继续溢出菌脓进行再侵染。病部组织软腐变黑,枝干出现溃疡斑或整株枯死,成熟新叶出现褐色病斑,周围组织有黄色晕圈。
猕猴桃溃疡病菌属低温高湿性侵染细菌,对高温适应性差,病菌在气温 5℃时开始繁殖,15℃条件下病菌迅速扩大,在猕猴桃病株树体溢出液中该菌生长旺盛,28℃时病斑扩大不明显,30℃以上则不发病,其最适宜温度为15-25℃。春季发病重,夏季高温发病轻,只表现叶片上多感染。春季旬均温10-14℃,如遇大风雨或连日高湿阴雨天气,病害易流行。地势高的果园风大,植株枝叶摩擦伤口多,有利细菌传播和侵入。人工栽培品种较野生种抗病差。在整个生育期中,以春季伤流期发病较普遍, 5-6月为发病盛期。谢花期后,气温升高,病害停止流行,仅个别株侵染。病原菌具有寄生性弱,腐生性强的特点。如冻伤、雹伤、擦伤、剪口伤、裂皮等,溃疡病病菌才能从伤口侵入发病。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潜伏2年以上,在植株上病原菌主要在枝干的剪口等受伤部位发病或潜伏,当展叶时向新梢及叶片传染。发病组织不管是皮层、木质部,还是中心髓都可以潜伏病原菌,其中皮层部位的病菌繁殖最活跃,并最先开始进行活动。成年树发病重于幼年树,粗放管理区重于精耕细作区,衰老树重于健壮树,多雨年份重于少雨年份,成片种植区重于隔离种植区,迎风带重于避风带,高寒区重于温暖区。大伤口树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检疫:加强苗木检查,严禁从病区调运苗木、接穗和插条,防止远距离传播。

②因地制宜选育引进抗病品种。

③重视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综合抗病能力。以有机肥为主,平衡施肥,施足基肥,特别是采果后施好追肥,叶面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利用率,培养健壮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④适时修剪和绑束枝蔓。一般于冬季12月份修剪,修剪的刀具应用90%酒精消毒,剪一株消毒一次,剪刀口应光滑平整,减少大的伤口,冬剪结束后及时喷药“封闭三口”(果柄口、叶柄口、剪口),并把带病菌的枯枝落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结合修剪除去病虫枝、病叶、徒长枝、下垂枝等,凡菌脓流经的枝条,应全部剪除,以减少传染病源。2月底至3月上中旬为植株伤流期,不宜再作修剪。春季溃疡病盛期时定时寻查,一旦发现感病较重病株及时清除烧毁,控制病菌扩散。

⑤合理挂果,科学管理。根据树势确定适度负载量,搞好疏蕾、疏花和疏果工作,保持健壮树势,提高抵抗溃疡病的能力。

⑥药剂防治。收果后或入冬前,结合果园修剪,普遍喷施1-2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00波尔多液;立春后至萌芽前可喷施20%噻菌铜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琥珀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萌芽后至谢花期可喷47%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等,间隔10天喷1次。⑦发现病害时及时刮杆涂药和喷雾。涂杆药可用5%菌毒清水剂50倍液,每7天一次,涂抹4~5次。喷雾可用,20%噻菌铜悬浮剂500-6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1000倍液,喷树冠枝叶至湿透,盛发期前后共防2~3次,效果好。

熊兴平——反思者
联盟版主 发表于: 2014-10-25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烟草野火病
学名:Pseudomonas tabaci (Wolf et Foster) Stevens


烟草野火病属细菌性病害,在主要烟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着烟叶质量,成为烤烟主要病害之一。

症状与识别:野火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害花、蒴果和种子。叶片受害初为水渍状圆形褪色的小斑点,后来斑点扩大,中心变成褐色,周围有一圈很宽的黄绿色晕环。幼苗期或气候潮湿时最为明显,直径可达1-2厘米。病斑合并后成不规则的大斑,上有轮纹。天气潮湿时病部表面有薄层溢脓,干燥后病斑褐色部分枯焦破碎,穿孔脱落。在多雨潮湿,幼苗密集的情况下,病害蔓延迅速,往往引起幼苗成片腐烂,倒伏死亡,如被野火焚烧状。茎、蒴果、萼片发病后,上面生有不规则形的小斑,初呈水渍状,以后变褐枯死。茎上病斑略下陷,黄晕圈则不如叶上显著。

野火病与赤星病常混合发生,症状容易混淆,其不同点是:赤星病斑上的轮纹是规则的,以病斑最初的侵染点为圆心,形成同心轮纹,就像松树横断面的年轮一样。而野火病斑上的轮纹是杂乱的、不规则的,往往是弯弯曲曲的、多角的。

烟草野火病和角斑病在我国各烟叶产区都有发生,他们在病原特性、侵染规律和防治方法等方面都很相似。烟草野火病病菌能产生一种称为野火毒素的特殊氨基酸,可使其病斑周围产生一种很宽的黄色晕环;烟草角斑病病菌则不产生毒素,其引起的角状病斑周围黄色晕环不产生或不明显。

发生规律:病菌在种子、病残体或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病菌在病残组织腐烂分解后很快死亡,在干燥的病组织中则可存活6年之久;带病种子和未经分解的病残组织为主要的初次侵染源。病菌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自然孔口及伤口侵入,但必须叶片湿润,气孔中有水时才易于侵入内部,侵入后3-5天即现症状。烟株发病后,病斑上的菌脓借雨水传播,从叶片的气孔和伤口侵入,引起再侵染。病菌好气性,最适发育温度为29-30℃,最高为32-34℃,最低0-2℃,致死温度为49-50℃ 10分钟。


高湿且温度达29-30℃时,最利发病;如天气干燥,病害就受抑制。暴风雨不仅有利于细菌的传播,而且易在植株上造成伤口,诱致病菌侵入,因此,常在大风雨后严重发病。因此,7-8月份的多雨天气,特别是暴风雨,叶片上容易造成大量伤口,非常有利于病菌的侵入,病害往往暴发流行。一般氮肥过多,钾肥不足,烟株生育后期生长过旺的植株易感病。在施肥较多的烟田,如植株打顶过早或过低,也都会促使发病严重。早栽烟田发病轻,迟栽病重。大田期于6月初始见病斑,8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特别是暴雨过后病害常迅速发展,远望受病烤烟田,似一片火烧状,病害由此得名。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

②苗床及种子消毒。

③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及甘薯轮作3年以上或水旱轮作,不与茄科、豆科、十字花科作物轮作。

④注意田间卫生。发病田块的烟草收获后要深耕翻土;对带病烟秸应在翌春前处理完毕。烟田施肥时,要施用腐熟的农家肥,防止带菌的粪肥施入大田。对田间的病株残体要集中销毁,防止随意丢弃,避免新的污染。

⑤加强田间管理。多雨地区提倡高起垄、高培土技术,以利排水。雨季做到烟田不积水,防止串灌和雨水串流,以减少病菌在田间扩散传播。氮、磷、钾肥的搭配比例以1:2:3为宜。根据烟田土地肥力、施肥和植株生育情况,进行适时适度的打顶,以免植株生长过于密蔽,降低抗病能力。

⑥药剂防治。早期点片发生时,应及时摘除病叶,并喷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液,或1:1:160倍的波尔多液防治。团棵期、旺长期和烟株封顶后,也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57.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000~14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10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防治效果较好。

熊兴平——反思者
联盟版主 发表于: 2014-10-25 09: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烟草青枯病

烟草青枯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在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烟区普遍发生,个别年份常常暴发流行,造成毁灭性损失。
学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

主要为害茄科、豆科、寥科、紫草科、凤仙花科及某些禾本科植物等30余科的200多种植物。烟草、番茄、花生及马铃薯等受害严重。

症状与识别:初发病时,病株多向一侧枯萎,拔出后可见发病的一侧支根变黑腐烂,末显症的一例根系大部分正常。有的先在叶片支脉间局部叶肉产生病变,茎上出现长形黑色条斑,有的条斑扩展到病株顶部或枯萎的叶柄上。发病中期全部叶片萎蔫,条斑表皮变黑腐烂,根部也变黑腐烂,横剖病茎用力挤压切口,从导管溢出黄白色菌脓,病株茎和叶脉导管变黑。后病菌侵入髓部,茎髓部呈蜂窝状或全部腐烂形成空腔,仅留木质部。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土壤中、遗落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及生长着的寄主体内及根际越冬,病原细菌在病残体中可存活7个月。种子一般不带菌。主要初侵染来源是土壤、病残组织和肥料中的病原菌。青枯病菌在一般条件下是从根部伤口侵入,不能从气孔侵入。因此,在烟草移栽造成的根伤口或团棵、旺长期根快速生长时因农事操作造成的根伤口有利于青枯病菌的侵入。病原菌借排灌水、流水、带菌肥料、病苗或附在幼苗上的病土,以及人畜和生产工具带菌传播。病田流水是病害再侵染和传播的最重要方式。

发病最适宜的温度为30-35℃,高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雨量多湿度大,病害发展快,为害重。暴风雨或久旱后遇暴风雨或时雨时晴的闷热天气更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往往易于造成该病的大发生。土质黏重或土壤含沙量过高都易诱发病害,砂壤土发病较轻。地势低、低洼积水处、田块的入水口或流水经过处发病较重。连作或前作为茄科或其他青枯病菌寄主植物的田块发病均较重,凡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的发病均较轻。施用铵态氮的地块发病也较重。若烟草生长过程中缺硼,就易受青枯病为害。地下害虫多,受线虫侵染的烟株也易发生青枯病。一般移栽期早,可使成熟采收期避开发病盛期,造成的损失较小,反之损失较大。土壤肥力过大或氮肥过多,易造成烟株营养不协调,生长过于幼嫩,贪青晚熟,降低了烟株自身的抗病性,往往导致该病严重流行。硝态氮对烟草生长有利,铵态氮对烟草生长不利,所以施用铵态氮的地块发病也较重。福建、广东、广西东部4月上旬或更早可见发病,6月初或更早进入盛发期;湖南、江西、安徽(南部)等省,最早可在5月上旬开始发病,在7月份以后进入盛发期。同一省区平原与山区发病时期也不同,山区比平原发病稍晚一些。

防治方法:

①在有条件的烟区,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②培育无病苗。

③早播早栽,避开雨季发病高峰。移栽时烟苗要带。水、带肥、带药,高起垄深栽。

④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⑤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搞好田园卫生。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选择砂壤土且排灌方便的田块栽烟。在地势较低湿度大的地区要起高垄。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用生石灰消毒病穴。

⑤药剂防治。参照烟草野火病。

熊兴平——反思者
联盟版主 发表于: 2014-10-25 09: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参考文献
1.浙江农业大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上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
2.浙江农业大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下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
3.夏声广等 《水稻病虫草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夏声广等 《蔬菜病虫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5.董志平等  玉米病虫害原色葡萄病虫图谱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6.李惠民 蔬菜病虫害防治实用手册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1
7.吕佩珂,苏慧兰,庞震等 中国现代果树病虫原色图鉴. 北京:蓝天出版社 2010
8.南京农学院 普通植物病理学 上册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79
9.方仲达  植病研究方法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79

熊兴平——反思者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